第275章 铁路(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1711 字 25天前

对学术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生产企业而言,年会,是一种经常的活动。

成员遍布联邦的FFRI-IT,借助网络来组织日常工作是很方便,成员间的联系却不多,组织年会之类的交流活动也很自然。

但是对方然而言,离开研发中心就有风险,他不太想去。

过去的人生中,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这种事他也做过很多次,否则根本没法在社会中生存,寥寥可数的几次长途旅行,他完全依赖低速的联邦客运铁路,但现在,社会形态的不知不觉间变化,让乘火车也变得困难起来。

人工智能取代了人,后果,绝非仅仅是一大批人失业这么简单。

相对应的,由於AI参与工作的特性,是无需亲临现场、就能运筹帷幄,在信息产业巨头们纷纷推出门类齐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后,大量工作转而由计算机来完成。

显而易见,计算机和人不一样,承担千里之外的工作任务时,并不需要出差。

一方面是经济低迷,民众的贫困压制了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是需要出差的岗位迅速消失,客流量持续减少,对所有的交通体系都有影响,但是和暂时还能正常运转的公路、航空相比,铁路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

需要一整张路网统筹调度,才能维持运转,铁路的灵活性天然较差,大量车站又设置在如今治安恶化、形势不稳的城市市区,不仅如此,漫长的铁路线也容易被越来越多的流民、割据力量和别有用心之人所破坏,结果就是,联邦客运铁路的运行线路越来越少,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差。

铁路运转不灵,可想而知,会极大影响联邦内部的经济循环。

联邦的大宗物资周转,长期以来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公路,现在暂时还能正常运作,另一条则是铁路,现在就已经举步维艰,但是和半死不活的客运相比,中短途的货运暂时倒也还好。

铁路网的难以维系,冲早会让一整张路网碎片化,进而让“联邦铁路”的概念消亡。

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汹涌浪潮中,受冲击的又何止是一张铁路网,联邦的电力网,信息通信网,长距离输油管线和长途公路网,面临的环境都越来越严峻,维护工作量节节攀升,可靠性则缓慢而持续的下降。

一种新的趋势,正在显现,全社会生产体系由现代化的“大而专”、“高耦合”,转变为生产效率更低、事实上更落后的“大而全”、“低耦合”。

社会生产,在当今时代的民众认识里,一直是全社会分工、协同的大合唱。

从早期的手工作坊,到独立完成产品制造的工场,再到专注於一个工业门类、一个具体分支产品的企业,纵观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分工协作始终在不断加深,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与物质、原料与产品流动越来越频繁,生产率也随之而不断提升。

这种生产率的提升,表面上,是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专注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成果。

但仔细考虑一下,却会发现,隐藏在“规模越大效益越高,产品越专成本越低”之下的实质,是这种策略能节约人力资源,而非其他的任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