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养猫仔,与具有类似待遇的狗一样,这种广泛而持久的行为,的确有历史上防范鼠害的重要因素。
正如养狗为放牧、警戒与狩猎那样,人类对猫的偏好,有明确的溯源,但这种因素却很难解释,为什么人类会偏偏认为猫的面容可爱、甚至美丽,而对同样有重要利益的其他动物,猪,牛,羊等,则没有这样的感觉。
审美背后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因为猫的容貌,与人类幼崽的相貌较为相近。
对幼崽相貌的偏好,毋庸置疑,是任何高级生物所必然具有的一种特质,在人类尤其如此,否则,面对长年累月抚养幼崽的重担,智慧觉醒的人类个体,恐怕多半都很难坚持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承担养育后代的漫长辛劳。
并非出於情感,或其他任何后天的因素,让人类偏好幼崽的相貌,而是没有这种基因层面偏好的个体,都冲早会绝种。
偏好幼崽的相貌,具体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所谓审美趋向,对大眼睛、圆脸庞、线条柔和的相貌,会不自觉的心生喜爱,这种趋向,会部分投射到成年状态的人类个体身上,而对身材较小、又具备上述面部特征的猫仔,则投射的更加显着,甚至十分强烈。
幼崽样貌的偏好,对人类繁衍、延续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事实。
但作为一个人,这种源自自然选择的好恶,却很难完全局限於抚养幼崽的层面,而会毫无道理、没有缘由的蔓延到生活之方方面面。
进而,即便所谓猫仔,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后代,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对人类个体而言也没有任何繁衍、延续的好处,自古至今的很多人,仍对其十分喜爱,甚至还自以为是的认为,“人类就是会喜欢一切可爱的东西”。
然而“可爱”又到底是什么呢,无非是,有利於基因延续的人类幼崽,天生的样貌而已。
倘若做这样的假设,有一天,人类的新生儿,相貌都变作了夜叉厉鬼的样子,可想而知,剧变发生之后的短时间内,会有不少心脏脆弱者因此去世,但过不了几代人的时间,人类的审美,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夜叉厉鬼的样貌,一定会取代今天幼崽的模样,成为“可爱”的象征。
并非这世界太疯狂,而是面对剧变,所有固执己见、仍然认为传统幼崽样貌才可爱的人,都几乎无法完成抚养的使命。
进而,在生存与死亡的竞赛中,被无情淘汰。
人类的审美,进而,一切人文艺术的所谓“美的追求”,剖开表层,其实质就是这种无(客观)意义的延拓。
这种延拓,倘若超出了寻常的限度,就是所谓“强迫症”。
生活中,一大堆的物品,堆放的整齐有序、横平竖直,是会比杂乱无章时更有效率,不论查找、取用还是占地存储,前者都会比后者有优势,这是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的情况。
进而,就会催生出一种,对秩序、有序、整齐排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