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超级计算机面前,人类的智力,在很多项目中都甘拜下风,这已经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作为系统的所有者,计算机,却必须得要“屈就”於人。
譬如人机界面,在主控制室里的大屏幕,到键盘,再到轨迹球和语音输入模块,所有这些外设的功能都是为人而服务,将人脑与计算机(极其低效地)连接起来,非此则无法让人驱使计算机、AI,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机界面的研究,在联邦,并非一个十分热门的领域。
虽然有骇人听闻的“缸中之脑”传言,查阅绝密文献,方然大概能明白其技术铺垫,但这一技术目前还远未成熟,也万幸是这样,IT从业者们才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也不用担心被抽出神经系统塞进鱼缸。
人类的神经系统,表面上,与电子计算机的原理有几分类似,具体到信号传输,也有比较近似的构造。
电子计算机的导线与绝缘材料,在人体,则是神经窍维与髓鞘,作用类似,都是一种能迅速传递电信号的物质结构,区别只在於人体的碳基构造,更加精妙,采用电位传导的方式来传送信号。
没有明显髓鞘结构的神经窍维,依然能传导信号,但比有髓鞘的神经慢得多。
神经窍维的信号传导速度,不同物种、不同神经结构,会不一样,人类神经轴突的最高数值在每秒一百二十米左右。
对照计算机中的导线、波导,每秒十几万公里的传输速度,两者显然不在一个量级。
计算机与人脑互联,其实,并非一个无解的难题,甚至用当下的技术就能勉强实现,但与物理层面的连接相比,如何处理人——机接口的信号转换,让人脑能便捷、高效的与计算机系统通讯,目前还没有很重大的进展。
或者说,假使在联邦某地的研究机构里,正在进行一系列试验,站在方然的立场,或许该希望这研究不要很快出成果,给世界平添变数。
一旦获得脑机直连的技术,加上维生系统,“缸中之脑”必定会被顶层相中。
然后管理员们就得面对被抽、或者逃亡的二中择一。
这样的前景,想一想都觉得骇人听闻,方然却不在乎,甚至期待着这技术的迅速成熟。
或者说,岂但是“人——机直连”,任何生命科学领域,乃至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成就,在今天都是越多越好。
只因这世界,分明已时日无多,盖亚大战之后的局势将会怎样,谁也没有把握。
在彻底掉进深渊之前,科学技术的成果,都将成为劫后余生之“那个人”的宝贵财富,一想到这里,方然就禁不住会有些紧张,他知道,这是出於一种审视自身时的无力感,与面对计算机的某种恐慌。
剧变之后的世界,最终胜出者,只有一个。
一个人,在盖亚表面生活,情形还不算太难以想象,但此时此刻,自己却完全想象不出,哪怕坐拥整个世界,掌控人类文明所遗留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一个人,单枪匹马、丧失了“人”之生存土壤的个体,又要怎样让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迈步向前。
这,并非一个智力高低,或者客观条件所限的问题,而是原则上是否有这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