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在几十年内,物理理论、应用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一下子拿出足以约束反应物的设计和材料来,这是不现实的。
基於以上分析,我本人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持谨慎的否定态度,”
说到这里,注意到在场科学家们的表情,方然在“替身机器”里沉默了几秒锺,然后继续说下去:
“各位,不是否定研究,而是否定预期;
我认为人类,不能将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全寄托在‘可控核聚变’这种短期内根本不现实的东西上。”
“对您的这一设想,我们持保留意见。
不过,阿达民先生,正如前几天研讨会上所言,撇开可控核聚变,人类又还能用什么来充当长期、稳定的能源?
还是说,您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感到悲观?
哪怕亲手将文明带到了二点零时代的门口,也终究受制於客观条件与客观规律,只能在盖亚上苟活,而无法走向星辰大海。”
“文明的未来,那是另一个问题。”
摆摆手制止了发言者,阿达民告诉各位,在当年初秋的研讨会上再讨论“文明未来发展路线”的重大问题。
眼前的能源问题,如果得不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文明的未来也可想而知。
陈述“可控核聚变”的困难,看起来,在研究者之中引起了一些共鸣,但方然要的不是这些,他需要切实的解决策略。
一阵讨论之后,他示意所有人暂时安静,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目前看来,‘可控核聚变’的可行性,短期内并不明朗,即便可以维持这一分支的研究,也不宜对其期望太高。
材料也好,工程技术也好,没有基础理论的重大更新,是无法凭空提升的。
但是另一方面,回到能源研讨会的主旨,可控核聚变也好,其他能源也好,初衷都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其指望可控核聚变这种‘永远五十年’的幻景,还不如另做打算,考虑其他替代方案。”
……
人类,从蒙昧时代直到今天,群体、社会、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发源於产业体系的变革。
而产业的变革,根本上讲,又是能源体系的进步。
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庞大精密的产业体系,表面上,是一片片令人惊叹的眼花缭乱,高楼大厦的基石,却是能源,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回顾历史,方然敏锐的发觉,席卷世界的第三次、也即被称为“新科技变革”的最近一次产业变革,情况有所不同,信息技术产业的极大发达,甚至颠覆了传统的人类社会,可是这变革的基础——能源,却没有对应的根本性变化。
直到今天,盖亚净土的大地上,人类使用的能源仍然是化石燃料、光伏、风电、核电与地热等方式,
相比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几乎一切未变。
唯一的能源新面孔,核能,理论也早在上百年前奠定,后续的一切不过都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