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衰变(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068 字 1个月前

具体而言,这实验场景,是由检测痕量放射性物质,譬如镭的某种装置,

与一只无辜的猫仔所组成。

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如果放射性物质衰变,则检测装置会打破盛有氰化物的玻璃瓶,释放毒气杀死猫仔;

反之,如果这痕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这一时段内没有衰变,

则猫仔显然就会存活。

这样的一套实验装置,看起来,并不是很难建造,在常人眼里,其实验过程也堪称枯燥,甚至莫名其妙。

反正在特定时段内,放射性物质,要么衰变,要么不衰变,推理可知猫仔要么挂掉、要么活着,这样的实验究竟有什么进行的必要,或者说,科学家设计这样一套分明并不人道的实验装置,究竟是为了探索什么呢。

然而,拨开经典理论,探究隐藏在其下的客观世界,

科学家们,却对这一(想象中之)实验的结果,感到困惑、迷惘,

甚而产生许多争论,这些争论,直到1578年的今天也未曾消散,更,没有得出过一个公认正确的结论。

和丁仲义谈论“薛定谔的猫”,方然没多少期待,毕竟,这样一个纯粹的思维案例,多少年来在科学界也没有定论,一些学者认为,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未必能通过实验机械传导至宏观世界,但也有不少学者,持相反的看法。

解析,彼此矛盾,但对实验将出现的结果,白大褂们倒是基本达成共识:

按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在一段时间后,密闭实验装置里的猫仔,事实上“既不是死,也不说活”,而是处於某种“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又是死,又是活,这样的表述,也难怪会令人费解。

按一般人的想法,猫仔这样的宏观生物,或者说,“生命”这种东西,要么是活,要么是死,两种状态必居其一,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叠加起来的。

哪怕日常用语里的“半死不活”,认真的讲,其实也是活,绝没有“又死又活”的道理。

但是在微观世界,譬如,一个镭原子在某段时间内是否衰变,则是一个完全无法预测的概率事件,这一点,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令他们惊讶、更让普通人难以置信的,是量子力学对此的描述:

在真正进行观测之前,人类并无法知道,这镭原子究竟有没有衰变。

一句废话,不是吗,正如彩票刮奖前,没人知道这彩票是否会中大奖,是同样的道理。

但,不论是否刮开涂层,中奖与否的事实,也应该在印刷的那一刻被决定,而不取决於刮开涂层的行为本身,这是常识。

然而白大褂们的量子物理理论,描述的世界,却不是凡人想象中的一副模样。

大概说来,按量子力学的规则,密闭实验装置里的猫仔也好,某个不知何时就会衰变的镭原子也罢,它们的状态,可绝不仅仅是“在观测之前无法知晓”,而是真真正正的、不因是否观测而改变的“不确定”。

用彩票做比喻,就相当於,在那薄薄一层的涂料之下,其实,什么样的图案都没有确定,完全是所有状态的概率叠加;

只有在指甲刮开涂层的一霎那,这所有状态叠加的波函数,才突然坍缩,

从量子叠加态退化为(人类眼中)确定的经典态。

这样的陈述,很久以前,方然就在页上看到过,反而是严肃的量子力学教材里,罕有提及,毕竟对有志於学习量子力学的人而言,接受这种违背常识的“常识”,是起码的觉悟,否则根本看不下去,更遑论入门、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