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1 / 2)

流民历来都是棘手的难题, 受灾县往往与京城相距数百里, 灾民们沿路被其他州县的城门守卫驱赶打压, 才不得不跋山涉水来到天子脚下。

都是些走投无路的人, 唯一能安抚他们的方式, 就是每日定点施粥。

虽然养活这点流民花费并不多,但这会导致流民常驻京城,张嘴等饭, 亦会导致天子脚下京畿重地盗窃抢劫类案件激增,宵禁期间,也只能任由这些流民沿街而坐, 况且,朝廷也不能养他们一辈子。

所以,以往遭遇流民大批涌入京城的紧急事件,朝廷多半会派钦差,领五城兵马司,以驱赶镇压的形式,将流民驱赶至京畿外的州县入籍。

为了尽快完成差事、恢复京城治安,安置好流民是次要任务,才是主要手段, 这导致大量流民最终不是被打死饿死, 就是落草为寇, 危害其他州县治安。

方才徐阁老问韩皎,有什么“紧急应对之策”,就是因为这件事必须“紧急”处理完, 不能折腾太久,更不能给吃的让流民直接赖在京城,毕竟皇帝震怒,比流民闹事的后果严重得多。

事实上,此前历朝都没有妥善的应对之策,甚至有的朝代会直接用剿匪方式,杀戮充军。

所以,两个稍有经验的编修直接略过了安抚这个不适合细谈的话题,转而追究赈灾款,以及长远防范的策略。

此刻,韩皎居然愣头愣脑地提出“安抚流民”。

看韩皎这一副书生之气,定会提出定点施粥之类的“德政”,于是两名编修都沉默下来,等着看笑话。

韩皎神色认真地对徐阁老提议“以臣愚见,户部首先得拨放半个月的赈灾粮食,定点给流民施粥。”

果然如此

建议查贪官的那位编修是个急性子,闻言忍不住嗤笑一声,斜看向韩皎,同情又鄙夷地叹了口气。

另一名编修则不动神色,用目光鼓励韩皎继续讲下去,他早看不惯这个号称神童的庶吉士先后在皇子甚至皇上面前露脸,这回,韩皎总算暴露了无知的嘴脸。

徐阁老面色依旧慈和,却准确抓住韩皎话中机锋,耐心询问道“半个月之后呢韩大人有何良策恢复京城治安”

韩皎朗声道“无需半个月之后,臣估测,施粥的半个月内,足以将流民分批安置妥当。”

急性子的编修嘲讽道“如何安置都送去您府上安置吗流民至少有四万余户十万多口人”

韩皎对他微微一笑,继续说完自己的建议“臣听闻,圣上去年准备在京畿以南,增设一座皇家庄园。预计将在两年内建造完毕、并征召足够的佃农入籍。以臣愚见,如今刚好有数万身强体壮走投无路的农民,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不如干脆在武定州与滨州之间,增设一县,让这批流民就地入籍,依照每户人丁数目,分地开荒,免两年赋税。两年之后,这个新县的赋税,或可直入陛下的内帑。如此一来,一县之税收,远超庄园百倍,亦可免去工部建造新庄园的徭役劳力,因为仅需拨放一年的赈灾粮,流民便可自建家园。此外,依照流民自身意愿,有愿意遣返原籍者,可免赋税两年,并借一年的粮食,凡是参与修建当地水利堤坝的农户,可以劳力抵偿借粮,如此,也可省去部分修建防汛工程的费用。”

话音一落,文华殿里寂静无声。

两名编修惊愕地齐齐看向韩皎。

徐阁老依旧面带微笑,对着韩皎微微点了点头,却并未评价他的提议,转而询问两个编修“二位认为,韩大人的提议如何”

两个编修回过神,面色泛红。

一个编修先恢复了镇定,微笑道“卑职认为,韩大人的提议或可一试。”

性子急的编修赶忙应和道“卑职方才也想到了这个点子,只是从前无人尝试,风险也未可知,卑职不敢轻言。”

徐阁老神色慈和地朗声笑了笑,捋着胡子赞到“好、好,老夫请三位来,原本并非为了解决流民之难。”

三人皆是一惊,目光疑惑地看向徐阁老。

不是请他们来出主意,那请他们来作甚

徐阁老不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下了早朝,君上召见老臣,亲口称赞翰林院庶吉士韩皎实乃可造之材。君上有意破格擢韩皎任翰林编修,特命臣亲自考察其有无胜任之才。是以老夫召见了三位才子,以时事拷问,是为了考察诸位着眼点是否能切中要害。”

两名编修满面惊愕,皇帝居然亲口提议让韩皎破格成为编修

依照规定,庶吉士要任满三年散馆,考试合格,才能正式留在翰林任职,其余庶吉士会被分派各部,从基层官员做起。

而韩皎任庶吉士还不满半年,竟然免除考核,被皇帝点名,破格提拔,如何不叫人妒火中烧

这次提拔,并非是韩皎找靠山走后门,而是因为此前一篇策论意外惊动了皇帝,此刻,韩皎又靠临场应变的实干能力,碾压在场两位编修。

徐阁老笑道“考察已经完成,二位编修大人认为,韩皎能否胜任编修一职”

已经得知,韩皎是被皇上看中,急性子的编修连忙爽快称赞“韩大人的应对之策,令卑职心悦诚服,若是让这样的有才之士居于下寮,卑职便无颜留任翰林了”

另一名编修也赶忙表态“卑职附议,韩大人理当升任编修一职。”

韩皎松了口气,原来徐阁老突然召见,并非专程为他设局,而是皇上的意思。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皇帝至今还记得他这么个小人物。

没了预想中的危险,韩皎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正在经历怎样的巨大机遇。

直接升任翰林院编修

这不就是免去三年实习期,直接入朝为官吗

依照常例,殿试一甲前三名,才能直接成为翰林院正式工,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三位学霸的特权。

剩下通过馆选的进士只能乖乖做满三年临时工,结束实习期后,还有一次考核,俗称“散馆”,成绩合格才能成为正式工,录取率比殿试还低。

所以说,翰林院虽然官品低,却是官场最有前途的部门,民间甚至把翰林院的官员们称作“储相”,毕竟内阁大臣皆是翰林院出生,很少有特例。

大楚历史上,不满二十岁成为翰林院正式工的,总共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隆裕年间考中状元的十五岁神童李庆春,距今已有两百多年,都变成民间传说了。

另一位则是十七岁高中探花的神童李承骁,也就是当今内阁次辅李阁老。

此刻,韩皎有机会成为大楚史上第三位不满二十岁的翰林院正式工。

别提多激动

只是不知道徐阁老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