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迁城的政治体制,市长和议长一个行政上的一把手一个是政治(名义上)上的一把手,一个管实事(行政部门、社会功能)一个掌大局(管人事、民意),两者很难说谁大谁小,主要是看坐在这位置上的是谁。
所以,两人是注定貌合神不合的.....这不单单是相性和权力分配的问题,更是时迁城的诸多势力需要两个相互“针对”的大佬,来平衡彼此的力量,避免出现暴君独裁者、家天下、贵族等级制度。
不管谁上台,不管那个人之前和李市长的关系如何,甚至有可能是亲兄弟、过去的下属,上台之后,都必须和李市长保持距离,并在各方面进行水面下的争斗。
最终谁更强谁赢,谁就自然的说了话算数.....这不是杀死对方的争斗,更不是单纯的权利斗争,更多的还是一种需要,一种时迁城传承了这么多年的历史需要,已经成型的两大派系需要两个彼此合作却有不断斗争的头领率领。
当压了李市长这么多年的老议长终於选择了退休,“年轻”而野心勃勃的李市长,自然不会等着新任议长缓过气来,然后继续和自己死磕个几十年,决出个“雌雄”。
但现在,如果这个大项目被全力推动了,被李振君市长全力推动了,新任议长只能被迫服从.......呵,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座城市谁说了算。
最妙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每一天李市长都可以推动这个项目,而议长至少为其配合,这种马首是瞻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新议长权威的不断削弱。
声望和功绩,是政治人物的生命,一个必须不断对李市长让步甚至低头的新议长,至少要被其压上几十年,到时候如果李振君还掌握不住时迁城的政权,那就是他没资格登上王位了。
这是一个阳谋,即使郑礼不送上这份“报告”,李市长也会拿出一个类似的大战略,来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并和新任议长在各个层面死磕,只不过郑礼送上来的大礼,实在太戳中了李市长的敏感点,让其瞬间拍板全力配合......没错,即使在这一刻,李振君依旧以为郑礼是看穿一切的谋划者。
这个时候,就是郑礼自己都不敢说真话了,否则要出大事的.....被“合作对象”看轻,可是会要命的。
如果新任议长不要郑礼的票就上位,依旧和李振君死磕,反对这个“大战略”怎么办?这就是这个方案最让李振君心动的地方。
“没有我的10票,没有郑礼的10票,你丫还能当选,让就让你上位也不冤。更何况,郑礼手中握着的,可不仅仅是10票,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地方派镇守手上的小票居然会这么重要。”
本来,大体倾向议长派的四王(20票)和市长派的十二部委(36票),每次选举票数大致平衡(十二部委不可能全部倒向市长),地方派的48票看起来不少,但每一次基本都成了废票.......每一个镇守,其实还代表着一个地方领主、大世界的选择,基本不可能被全部收买,且单独镇守的票数只有2枚。
更重要的,还是这种选举是中央派的内政,地方派如果真的要动什么歪心思,比如说联合起来弄一个插入中央的地方派,会被总票数更多的中央派联合起来排挤出去的,同时,也会加剧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矛盾。
一直以来,“镇守”们更替顺利,就说明这套平衡机制大体运转良好,保持着诡异的动态平衡。
但现在,郑礼这10票就非常致命了,再加上李市长的10票......可以说,在两极变成了三极之后,这套机制还没有适应过来,这站在一起的20票,可以确定没有“郑礼+李振君”的点头,新议长根本不能上位。
於是,这就反过来逼新议长必须接受郑礼的条件.......不管是谁上位,都必须以接受这个“郑礼提议,李振君推动并负责”的大战略为前提。
这就注定意味着,新任议长肯定是一个弱势议长。
这是一个死局,是一个整个时迁城全面向李市长靠拢的时代拐点,在李市长的眼中,郑礼是第一个看穿了这一切,并送上了超级大礼的.....开心疯了的他,怎么可能拒绝这么诱惑的大礼。
在找专家评估了这份战略的可执行性,确定了不管是政治还是战争上,这都是高投入高回报的宏伟战略,野心勃勃的李振君怎么可能拒绝在压倒自己的制衡者的同时更在上位之后,就立马立下一份盖世功勳。
於是,他在一边感叹“真没想到居然远在天边的小家伙最了解我”,一边给出了全力以赴的回报。
这个时候,在搞清了来龙去脉,唯一独醒的郑礼真的不敢说句“兄弟,我是开玩笑的啊”,那真的会死人,还会死很多的。
就是郑礼想停下来,李振君也不可能停下来。
但这个时候,郑礼回头想一下,日常的和平时期保持稳定很重要,但现在战争期间,或许更加集权一下,更加适合未来的残酷斗争。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时迁城也不可能这么快下定决心,执行这个注定改变时代的超级战略。
而此刻,他却只能笑着,并满怀信心的,向自己同伴们通告这个好消息。
“......欢庆吧,我们的世界,将成为未来的时迁副都,整个复兴联盟的第八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