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雷厉风行(1 / 2)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1742 字 28天前

欧阳修会举荐王安石,赵祯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前者曾经赠诗称赞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在官家看来,王安石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这个人耿介,眼里揉不得沙子,这从他在群牧司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另外,他有极类圣贤之名,不必担心名气不够。而其四位副主考中的两位,王珪与韩绛,还是他同年,也比较容易得到认可。

权衡之后,赵祯便让人去传他。

王安石几乎是从群牧司被抓出来的。皇城司的士兵冲进来,不由分说,就把他塞到轿子里。他还以为自个犯了什么天条呢?

稀里糊涂被抬进宫,见到了大宋官家赵祯,以及他身边的欧阳修。

到现在还没搞清状况的王安石,赶紧向官家施礼。

“平身吧。”赵祯对王安石的观感其实不好定姓。当年科举因其赋中有‘孺子其朋’一语,惹得官家大不高兴,加上也不喜欢王安石冷峻峭拔的文风,所以将他压到了第四。

但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其实打落王安石,还有个不足为外人道哉的原因——原本考第四名杨寊,被曹皇后看重,要召他做侄女婿,所以王安石才跟他掉了个个。但王安石事后从不拿这个说事儿,给皇家留了好大的面子。反倒让赵祯有些不好意思。

之后大臣们对王安石交口称赞,也让素来耳朵根软的赵祯,对王安石的印象大大改观。所以才几次三番的要他进京面试。

后来王安石终于来了,结果让赵祯很是失望……官家曰常接触的大臣,无一不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士大夫,就没见过这么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官员。所以赵祯没有按计划让他当文学侍从官,而是让他去群牧司干了二把手。

不过言而总之,赵祯还是信得过,这个人的人品才学的。现在事态紧急,且没有更好的人选,也只能捏着鼻子用他了。

这就是大宋朝官制的长处,官职分离,职务只是一个差遣,哪怕是王安石的年资不够,赵祯也可以破格任用。

把临时的决定告诉他,赵祯见王安石只有短短一瞬的惊讶,便镇定下来道:“臣遵旨……”

倒让官家准备好的说辞,全都憋了回去,险些内伤……赵祯原本以为,这家伙又会像从前那样推三阻四呢。

“介甫,之所以破格用你。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棘手的差事。”还是欧阳修开口道:“要严肃考纪,要让科举顺利进行,还要为国家选出良材,担子超乎想象之重,你还是想好了再接!”

“如果官家和欧阳学士认为下官当接,下官便接这个差事。”王安石神态自若道。

“呵呵……”赵祯笑起来道:“当然是用你了。”

“介甫拜托你了。”欧阳修也不禁心中苦笑,眼里满是期望的望着王安石道:“一定要保护好朝廷的抡才大典!”

“定不负所托!”王安石抱拳正色道。

举子和考官们在太学里等啊等……只等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等到了新任主考王安石。

当接到任命他为新任主考的圣旨后,一众副主考并没有什么异议。因为王珪和韩绛本就是他的同年。本来三人,乃是庆历二年的三鼎甲,王安石状元、王珪榜眼、韩绛探花,后来王安石落到第四,两人都觉着不好意思,一直对人说,其实王介甫之才在我等之上。

事实上,王安石的名声能起来,离不开这二位老兄的吹捧,现在见他终于回到自己之上,王韩二人竟有多年心病一朝解的感觉,没有半点不开心。

而梅挚和范镇也是厚道君子,尽管年资远在王安石之上,却没有什么想法表现出来……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宝座,而是火山口,真让他们坐,他们还不坐呢。

传旨太监把圣旨交给王安石后,便带着随从出去了,太学重新锁门。考场中除了王安石,还多了一千名皇城司兵丁。他们将取代原先的禁军,作为监场的兵卒,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诸位。”王安石朝众人拱拱拳道:“已经未时,时候不早,闲言后叙,我们先办正事。”

“都听主考的。”诸位考官抱拳还礼道。

“我来时,官家嘱咐,要保证会试的公平公正,所以其它的事情先搁一边。”王安石看看一众早就等得不耐烦的举子,道:“一时间,下官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有挨个搜身了!”

“这……怕是有辱斯文吧?”王珪不同意道。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