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蜈蚣博弈,想到百步之后(2)(1 / 2)

第29章 蜈蚣博弈,想到百步之后(2)

相传秦宣太后守寡在宫中,与大臣魏丑夫明来暗往,十分情投意合。后来太后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感到离不开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听到这个消息,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到处找人说情。大臣庸芮自告奋勇找太后,见到太后说道:“请问太后,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太后不知道庸芮问话的用意,便随口答道:“我想是会有的。”庸芮听了太后的回答,接着说:“如果人死了还会有知觉,那么在阴间的先王早知道你和魏丑夫的关系了,积怨一定很久很深。而今假如你要魏丑夫陪你到阴间,先王不会责怪你吗?到那时,你在先王面前请罪都来不及,还能有什么闲心与魏丑夫相好呢?”这一席话,振聋发聩,使太后看到了一个如此严重的后果,於是连连说:“罢了,罢了!”

正是庸芮的几句话,救了魏丑夫一条小命。庸芮怎样把太后说服的呢?他先问太后一个“人死后有无知觉”的问题,等太后回答“有知觉”后,他假设太后的回答正确,然后向回推导说明将魏丑夫殉葬的不明智。庸芮知道太后已经属於头脑发昏的状态,正常的道理不可能说服她,就采用这种方法,让太后有所醒悟。

为什么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首先,因为目标是标杆,给了追求的人一个方向;其次,目标也是一个压力,在追求的人身上会转化为动力,促使他不断的努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那种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将天下的资源都视为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他的能力、资源比“资源导向式”的人要大千百万倍不止,自然更容易实现目标。

但是人类的思维惯性是倾向於从前往后思考的,所以用倒推法思考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比别人具有更准确的行动力和更高的目标成功率,在人际沟通上也更有说服力。

不要忘记你的目标

倒推法的好处是,你目前所做的所有事情,都确实是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不会轻易偏离航向。人生中,有时候你未必采用逆推法,但是切记不要让你的小船迷失了航向,那样你永远都走不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如果你忘记其他事情,只有人生目标没有忘记,你就不用担心;反之,如果你记得、参与并完成其他事情,却忘记人生目标,那你就等於什么也没有做。这就好像国王派遣你到一个国家去完成一件特殊的工作。你去了,也做了一百件其他的事,但如果没有完成你的任务,你就是什么事都没有做。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如果他没有达到人生目标,就等於什么事都没有做。

罗纳尔多曾经认为做鲁尼这样的球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像他自己还未成年就要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他是这样安慰鲁尼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想,忘掉一切,足球就是一种享受。当然,鲁尼今后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比如他有自己的目标,但在开始的几个赛季中夺冠是很困难的,也许他还会遇到伤病,带病出场,这一切都会引来媒体对他的猜测。我想说的是,只要不忘记自己的目标,只要尽力去踢球,一切都会好起来。”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自己本来要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需要准备一些东西,结果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进而忘了自己本来要做什么了。这就是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常说人要制定自己的目标,目标不是制定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时刻牢记目标,不要让自己努力的方向偏离了自己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给学生们讲故事:有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从树洞里钻出来一只小猪,小猪飞快地向前奔跑,并爬上了另外一棵大树,小猪躲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观看的三只猎狗。终於小猪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小猪不会爬树,还有一只小猪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同时,小猪怎么能跑得过猎狗?”“还有呢?”老师继续追问。直到学生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土拨鼠哪里去了?

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学生的思路拉到了猎狗追寻的目标上——一只土拨鼠,因为小猪的突然出现,大家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中打了岔,土拨鼠竟然在头脑中消失了。

很少有人是一开始就没有目标的,但同时也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直矢志不渝直到实现目标。那些有目标却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其他事情上而最终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的人是不能成功的,他往往会被那些琐碎的并不重要的事情牵绊住前进的脚步。只有那些很清醒地时刻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目的地。

有一位程序员,喜欢新东西,经常引入新方法新思路试图改变现状。

有一次,他觉得部门的测试手段太依赖手工测试了,於是就想引入自动测试。他调研试用了几种工具以后,选择了某大公司的产品作为主要工具。

他计算了一下,一共有1000条测试用例需要自动化,於是他定下计划:一个人一天可以写5个测试用例,所以需要200个人天;计划要在一个季度完成,按一个人一季度共60个人天的话,需要4个人还有余。这样,全部用例做好以后,他估计,至少能减少一半测试工作量。

於是,这老兄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同意了。於是就给他招了4个人,成立了自动测试组,风风火火就干起来了。

他的做法是,手工测试有多少条用例,他就用自动测试工具实现多少条。

一个季度下来了,全部测试用例完成了。当然大家敲锣打鼓的庆祝。但接下来,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一、所有的测试人员都认为自动测试组写出来的脚本没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自动测试组的员工都是新招的,对产品不熟;因此他们只好对照着手工测试用例一条条的做,就像做翻译一样把手工测试用例变成自动脚本。但测试人员说,手工测试用例本身就不够完善,很多测试的验证点是凭经验的,这样翻译出来的用例当然不过关。

第二、新产品特性已经改变了,写出的脚本过期了。因为是比照着手工用例,自动测试组使用的用例是产品的上一个版本的,这样写出来的用例当然不适合现状。

第三、短期内投入产出比很低。手工测试一天能走100个测试用例,1000个用例10天走完。但4个自动测试工程师3个月才完成1000个用例的开发,也就是花了4×3×20=240个人天,就算测试用例100%可用,也需要240÷10=24轮才能在成本上持平,如果每个版本测3轮的话,相当於8个版本。而8个版本,产品还在不在都难说了。

程序员做了反省,发现自己犯的最大错误是:自己提出问题的初衷是减少测试工作量,但执行的时候却把“翻译”完所有的测试作为了目的,而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因为只顾着往前赶数量,从来没有请手工测试的工程师来看看,是不是可以100%替代手工测试;也没有在小模块上试试,看看开发人员有什么意见。

於是,程序员开始改变做法。又过了一个季度,团队开始接受自动测试了。终於,开发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

程序员得出一个经验:目标在最初的设定,一般都会比较清楚的,但在漫长的实现过程中很容易忘了原来的目标是什么,而把一些表面的指标当成重要的东西。因此,经常看看今天所做的努力和原先的目标是否一致,和能否一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