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在人事上的纠缠跟勾心斗角,真正要想有力度的推动淮海省发展,东华与徐城是最重要的两个极点,而人口都不到三百万的沂城市只能算是夹於东华跟徐城之间的辐射区。
徐城今年虽然会在工业总规模上,给东华超越,但徐城市的地位并不容忽视。
东华这几年来,借助港口工业布局的特点,借助国内工业往规模型大工业体系转型、强调生产、管理效率之际,先声夺人获得迅猛发展。
不过,产业结构要往更高一级的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诸多高校、科研院校云集的徐城,在人才及科研资源就有着比东华更优越的基础跟条件。
沈淮这两年来,咬着牙推动渚江科技大学建设,实际也是想弥补东华在这方面的短柄,而徐城在这方面则不存在什么短柄,相反的是巨大优越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这也不能说徐沛无能,更多的是跟国内、国际上工业发展及产业转移大趋势有关。
从国内来说,高端制造业的规模还很小,而国际产业转移,前期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国内转移。
徐城想要发挥人才、科研资源的优势,想要引进海外的高端生产企业过来投资,人家没有这个意愿,也是抓瞎。
东华发展重化工业的港口优越,是徐城不能比的;动辄数百吨级规模的钢铁、炼化工业以及未来大型船舶及海洋装备工业,显然也不可能弃东华而选徐城。
重化工业发展对拉动经济的贡献,这几年甚至今年十年、二十年,都会特别的突出;只要淮海湾经济崛起,徐城在工业总规模上被东华超越,其实就有一种大势所趋的意味——淮海融投成立之后,省里推动重化领域的省属国企,沿淮海湾港口地区进行新的发展布局,也是顺势而为;省钢集团还是要算先走出这一步。
虽然省钢这几年被梅钢压制,但范文智、梁荣俊作为赵系的干将地位没有被削弱,也是跟他们当初推动的决策跟眼光有直接的关系。
省钢要是冲冲拖延着不从之前的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说不定今年就会沦为跟渚江造船厂一样的命运,就算不被梅钢整并,经营上也会极其艰难。
未来国内除了继续发展重化工业外,产业结构上,高端制造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到这一步,徐城就将具有后发优势。
同时,徐城是国内东线路网最重要的枢纽之一,多条重要铁路、高速公路,都从徐城通过,使得徐城在物流体系上的地位,并不比东华弱。而在城市、人口及商业发展规模上,徐城也都有着比东华更显着的优势——只是这些优势,暂时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已。
而说到经济上的辐射,徐城的发展建设能呈平台式的崛起,对周边沂城、淮西、河阳等广阔地区,则有着更强烈的辐射作用,将能更快、更好的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如果抛开派系之间的纠缠跟勾心斗角,真正站在全省发展大局上去考虑,锺立岷应该是优先考虑徐城的发展问题。
锺立岷这么做了,那就是他作为省委书记破冰斩阻的魄力所在;也可以说,锺立岷考虑他在淮海最后三四年的任职,可能是他仕途上的最后一站,他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在小处纠缠,而想要真正的去破冰,做一些有益大局的工作。
虽然锺立岷到淮海,给人的印象很模糊,但他此时能有这样的决心,还真是不得不让人重视审视他。
梅钢未来的道路还是艰阻。
无论是锺立岷,还是赵秋华,都很可能在淮海到站。
徐沛在梅钢这边讨不到便宜,但在国内整个政治格局里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计经系内部对他也十分看好;锺立岷三四年后退休,徐沛直接顶替锺立岷,担任淮海省委书记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沈淮也无意为未来太担心,他所选择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容易走的道路,又何惧未来的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