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资料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更短的字节去取代长字节。
这也不是随便缩短就好,在压缩的同时,还要可以无损还原。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压缩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要有一套可靠的加密与解密方法。
所以说,压缩和加密看起来不相干,但其实本质上是相同一回事。
差别者在於,压缩封包只能作为储存之用,无法直接利用压缩后的档案。所以可以只考虑容量问题,尽可能缩短加密后的字节符。
不过加密后的档案只要译码的程序在,就可以即时运作,并非只能像砖头一样放在一旁。而且加密的目的是保护隐私,所以用不同的加密方法,很有可能档案容量不是变小,反而是变大。
而林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结合前两者的优势,将万花筒魔法所记录下来的资料变小,但又要可以随时取用,满足机器学习的程序需求之用。反倒是隐私问题,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环。
设计这样一套方法对现在的林来说并不算难,他甚至可以在运行着万花筒魔法的同时,分配部分算力进行资料储存方式的改善。
可是这种一边运行着魔法,一边针对储存资料改善,当然不能让加密后的档案失真。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资料容量缩小的比例没多少。
林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资料加密的方法和万花筒魔法结合的架构搭建起来。
只有架构稳固了,让资料在解密时可以做到无损还原,这才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研究。也就是如何将资料尽可能压缩,节省更多脑容量。
虽然可以挤出额外的算力来做这样的事情,但在分心二用,且两件事情都不那么轻松的情况下,那骨子里本就冷淡的情感,变得更加清冷了。
林甚至没有注意到,属於自己的记忆也不断被挤压着。包含穿越前与穿越后,总共五十年上下的生活岁月,早在自己的身体与意志被数次强化后,这些记忆都变得清晰无比。
曾经听过的歌曲,哪怕只听过一回,林都可以谱出曲和写下记忆中的词。看过的书,晃过一眼的报纸,即使只是在眼睛的视野中短暂扫过,如今也能一个标点符号不露的回忆起来。
但这些记忆正在消失中。从某人的脑海里,彻底、不留余地的抹去。这并不是说林的脑容量已经被占满了,而是他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和现实有所出入。
大脑不是硬盘,没有磁区之说,也没有说一个磁区只能存多少字节的规则。大脑可以说是人体内最精密的器官,整合管理人体所有机能的同时,还具备着本身所特有的功能。
而大脑能够发挥多少实力,这涉及到一个被许多科幻类小说不断提及的名词——大脑开发度。
不过和大多数人所认知不同,人们常说,人类的大脑只有10%起作用,并不是整个大脑中,只有十分之一的部分在运作。
不同部位的大脑,管理着不同的能力。要是只有十分之一在运作的话,可以视为人体有十分之九的部分是瘫痪的。这当然不合常理。
大脑只有10%在运作的解释,应该如汽机车引擎的理解方式。一旦汽机车启动,引擎当然会开始运转,但是转速只维持在怠速的惰转状态。
这个状态下的引擎当然是所有部分都在起作用,而不是只有十分之一的部分在运转。只要送更多的油进入引擎,
就可以增加转速,让引擎输出更大马力,直到转速抵达引擎运转的极限为止。 这才是大脑开发的真相,也是每个人的智力有高有低的原因。
就好像每个正常人都有手臂,但是不同的人,力气上就有差异;经过锻炼的人,力气也会比没有锻炼的人还要大。所有人的肌肉都百分之百发挥作用了,但是不同人的肌肉,所能发挥的上限却不一样。
在记忆这一块,大脑发挥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代价的。这不是一颗1t的硬盘在逼近储存上限的时候,就会无损自动升级成2t、3t的硬盘。
换硬盘、搬资料,还要人工动手跟花时间呢。到了大脑这一块时,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让某人自动升级。
只是被遗忘的东西,本就是某人自己也不认为重要的记忆。
这些本该送进潜意识深处,被锁起来、被无视的记忆重新回到表层,随时可以被回想起的部分,即使回到表层,也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就提高了。
在某人大脑效能升级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将那些不重要的东西删除,空出更多容量去储存新加入的事物。这些都是和改良储存资料容量一同进行的。
可以说在脑容量的问题上,林是从多方面同时着手。只是不见得每件事情都是在掌握之中,有些是主动做的,有些则是被动发生的。总的来说,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