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论好弟子的重要性
齐伯昆解释道:“关乐和是工部屯田清吏司的郎中,前段时间还创造了犁田的代耕架。”
他这么一说,赵晤对这个官员就依稀有了印象。主要是这个代耕架,经过工部的官员检验作用还挺大,在没有牛力的情况下,能让人省许多力气,因此他当即就晋升了这个官员的官职。
见赵晤点点头,似乎想起是谁了,齐伯昆继续道:“想当初,杜锦宁家境贫寒、处境艰难,不光没能念书,连活下去都困难,是关乐和对他伸出了手。杜锦宁这孩子仁义,这一路考上来,许多人见他资质极佳,都表示可以收他为徒,可杜锦宁愣是拒绝了,只拜了关乐和一个人为师。杜锦宁从出生起没有父亲,一直把关乐和当父亲一样看待;而关乐和也向来将他当儿子。他们两人说是师生,其实更像父子。”
“哦?”赵晤没问关乐和,倒是对杜锦宁的情况十分感兴趣,问齐伯昆道,“杜锦宁的事情,你能不能跟我说说。”
齐伯昆是打心眼里喜欢杜锦宁,也是生怕她表现得太过出色,引起赵晤的怀疑,这才有意这样说话。
他对赵晤派人去保护杜锦宁却又不告诉她,心里是有想法的。只是这是皇命,赵晤说不能告诉杜锦宁,他有心私下里想提醒杜锦宁一句,却也不敢。
毕竟知道有人监视或保护自己,和不知道,行为举止上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一旦露馅,他倒没什么,但赵晤恐怕对杜锦宁会更加怀疑,以为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所以他有意地把杜锦宁的情况说给赵晤听。
见赵晤果然问起杜锦宁的身世,齐伯昆立刻将她从小到大的事挑重点说了一遍。
末了他道:“这个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跟我那孙子更是情同手足。”
说到这里,他的嘴角泛起一抹微不可察的苦笑,不过还是不含一点私心地把话说了下去:“这孩子聪明、睿智、仁义,心怀天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皇上刚才说要培养他,臣十分赞同。臣恳请皇上善待於他。”
赵晤点了点头:“朕会的。”
在他七岁的时候,齐伯昆就被先皇派来教授他《孟子》,君臣之间互相十分了解。齐伯昆看似随和,其实眼光极高,从不轻易夸赞於人。便是他自己,都没得齐伯昆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杜锦宁确实出色,他没看错这个臣子。
“多谢老师为朕发现并培养一个人才。”赵晤真诚地对齐伯昆拱了拱手。
齐伯昆连忙避让开去,问道:“那关乐和……”
“就派关乐和去吧。”赵晤道,“以关乐和与杜锦宁之间的关系,关乐和过去,就相当於杜锦宁过去。而且关乐和毕竟有为官的经验,年纪也在那里,更让人放心,派他去,其他大臣也不会多说什么。”
齐伯昆点点头。
杜锦宁十五岁,才中进士入官场没几日,忽然被任以这样的重任,其他心腹大臣们必然反对,御史的折子更要像雪片一般飞到赵晤的御案上面来。
相比起杜锦宁,派遣关乐和就显得顺理成章多了。
“巡抚正三品,知府正四品。关乐和这个职位是新设的,品阶太低他不好行事,就给他从四品吧。”赵晤道。
齐伯昆点点头:“甚好。”不过他知道,皇上给这从四品,必然是看在杜锦宁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