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各处在行动(二合一)
杜锦宁点了点头。
陈氏担忧地望着杜锦宁,欲言又止。
她昨天真是纠结了一天。
有心想提醒杜锦宁,让她不要让齐慕远住在她的院子里,可想想女儿这些年的艰难,再想想之后她要面临的局面,她就不忍心再说这样的话。
女扮男装,是杀头大罪。万一……万一有一天杜锦宁不得不承担严重的后果,她短短的人生里,连男女之情都没有体会过,何等悲哀?现在有人愿意爱护她给她温暖,自己作为母亲,为什么要拦呢?且让她享受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吧。
而且她相信杜锦宁,相信她有分寸,也相信她会处理好一切。所以纠结了好一阵后,陈氏到最后都没有出声干涉两人。
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得提醒女儿一些事。
她道:“你们昨晚……有没有发生什么?如果有,你可得告诉娘,娘去给你弄点避子汤喝。”
杜锦宁啼笑皆非,却又心生暖意。
除了母亲,这世上再没人关心她这些问题。
她笑道:“娘,您就放心吧,我们什么都没发生。”
陈氏松了一口气,心里却又隐隐地有些失落。
“那你们可商议了,以后怎么办么?”她问道。
杜锦宁望着陈氏,正色道:“娘,明年,我就会安排你回桂省探望祖父祖母,到时候你在回京的路上,借口探望一个亲戚去往别处,然后半路上失踪。到时候秦老六会来接你去别处安顿起来。你可能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呆上一两年时间。”
陈氏一愣,担心地道:“那你呢?”
“安排了你,我才好脱身。”
杜锦宁见陈氏没考虑自己去一个陌生地方害不害怕,而是第一反应是担心自己这个女儿,她心里暖暖的,声音也放缓了不少。
“娘,我的能力您还不清楚吗?这么多年我都在筹划这件事,保准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你跟我都不会有什么危险。”
陈氏点点头:“娘相信你。不过……”她担心地望着杜锦宁,“那你跟小远怎么办?”
“我想办法拿到金书铁券,或是得到皇上的默许,在辞去官职后再悄悄恢复女儿身。只要皇上不追究,这事就算是默认了。到时候让齐爷爷再安排我去给一个致仕的老官员做孙女,换个身份嫁到齐家去。只要我不常出来露面,就算跟杜锦宁长得像些,也不会有人敢往别处想。到了那时,我再把您接回京城来。”
杜锦宁只管拿好话来哄着陈氏。
反正陈氏这里,她早已安排好了。只要她的欺君之罪不闹得满朝风雨,让赵晤不得不到处派兵去捉拿她与陈氏,陈氏就没必要假死。
假死了,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身份。杜锦宁希望就算她自己死了,三个姐姐仍然有理由把陈氏接到她们身边去,照顾陈氏的下半辈子呢。所以不逼到走投无路的份上,她是不会安排陈氏假死的。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听到杜锦宁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这个计划也没什么漏洞,陈氏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你放心吧。不管你把我安顿到哪里,怎么安排,都不打紧。只要不拖你后腿,你尽管做就是。”陈氏道。
“不着急。”杜锦宁道,“明年或是后年都有可能。我不会让您去别处住太久的。不说您不适应,就是别人那里也不好解释。”
“好。”
“过几日,我会买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回来,这三人是秦老六培养的人,除了你我,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一年里你把两个丫鬟慢慢提到身边做大丫鬟。到时候去桂省探亲,一路上就由她们来安置,你只管听她们的就是。”
杜锦宁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到时候我也会让她们表现得更出色一点。”
“好。”陈氏无不答应。
目送着母亲离开,杜锦宁写了一封信,让青木送去给秦老六,自己则仍然去了庄子,继续做她的事。
此时,百里之外的京城,金公公和吴尚书带回来的亩产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不是这些产量是金公公和吴尚书亲眼所见,而他俩一个是皇上身边的心腹太监,一个是工部尚书,不存在做伪证的必要,大家都要怀疑这些数量是虚报的了。
“京城种双季稻的人,亩产比种单季稻要差,这是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如此,而是人人如此。怎么到杜大人手上,亩产不光没有下降,反而增产了这么多呢?”有官员提出异议。
当初受《种田记》的影响,京城里有门路买到占城稻的人,都在自己田地上种了几亩甚至十几亩的双季稻。但无一例外的,收成虽然不错,但比起只种一季的产量还是要差一些。
吴尚书不慌不忙地道:“杜大人是桂省人,桂省种双季稻多年,他有丰富的经验。而京城里的人没有经验,这有经验和没经验自然是有差别的,不信你就去你家庄子上选两个庄稼汉来对比就知道了。”
听了这话,朝堂里的大臣倒都赞同地点点头。
大宋是农业大国,大臣无论如何都得通些农事,自然知道对於种田来说,经验是何等重要的事。
“其次,杜大人在稻田里养鱼,增加了粮食产量。”吴尚书又道。
“稻田养鱼?”一听这话,有些官员就来了兴趣,“是杜大人在《种田记》里写的稻田养鱼吗?真能成功,而且能增产?”
听到“杜大人在《种田记》里写的”几个字,有一部分官员都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当初这事,工部的人知晓,有一部分官员也知晓。但另一部分消息不灵通的人却是不知道的。但《种田记》这本话本的大名,却没谁不知道。现在听说《种田记》竟然是那位貌若潘安的状元郎写的,大家的震惊并不亚於当初听到赵晤说要将杜锦宁的外放的消息。
“确实如此。”吴尚书道,“杜大人对於这些,做了非常严谨的试验。同样相临的田地,一块养鱼,一块不养鱼。这两块田地的稻谷是我亲自看着收割并称重的,相差大概有一成多。也就是说,稻田养鱼不光能有鱼类的收获,还能增加一成的粮食产量。”
“不管怎么说,如果晚稻也有收成,这两季的粮食产量加起来,大大地超过一季稻,对於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吴尚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