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观百样人(2 / 2)

也许是天已近暗,也许是老人眼神不好,这老妇人并未看清三人穿的衣衫。

“曹昂,老人家为我们烧水,你就去帮人家劈柴吧。”许济开口向曹昂说道。

曹昂听完,很乖巧的拿起斧头劈起柴来,一声怨言也没有,他知道,老师让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许济吩咐完曹昂,又看向了曹丕,开口道:“曹丕,你去和李通让人把那载有纪家礼物的马车赶到村口!然后在村口等我们过去。”

曹丕唱了一声“诺!”,赶紧出了门外,和不远处的李通一起跑出了村外。

须臾之间,老人已烧好了水,走出屋外,看到那个大点的孩童正在费力的砍着木柴,老人连忙开口:“万万使不得,还是让老妇人来吧,你们先去喝水。”

“没事,老人家,现在怎么就您一人在家?”许济问道。

“听兖州新来的治中说,今年会有大旱,太守有令,要百姓去汶河挖沟渠,我家孩子他爹带着我家幺儿都被太守府的官吏叫去了,就留下老妇人在家中。”

“哦,原来如此,老人家,您家中就三口人吗?”

老人听许济问完话,不知为何那一双浑浊的眼睛,默默无声的流着眼泪,老妇人泪流了好一会,才摸住眼泪道:“老妇人家中本来有五口人,老大前年随曹兖州和一个姓袁的大官在梁国打仗,老大那时候就走了,我家老二也是前年走的,和曹兖州去徐州时战死的;现在家中只剩这一个幺儿和老妇人夫妻二人了。”

许济眼睛通红,这个乱世,你究竟是多么的残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甚至连孩子的遗体也看不到。

老妇人擦了擦眼角残留的泪珠,走到曹昂的面前:“小郎君,还是让老妇人来吧。”

“老人家,你就让他为你做点什么吧,这是他应该做的。”许济制止住了老妇人。

而曹昂站起身扶住了老妇人,开口道:“老人家,老师说的对,您就让我来吧。”说完,曹昂又默默坐下,劈起柴来。

就这样,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曹昂终于把剩下的柴劈完,饮了一口老人烧的茶水,擦了擦嘴巴。

看着那手上都已有血泡却毫无怨言的曹昂,许济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也许将来他做了皇帝,会给这个世道的百姓带来一丝光明吧。

老妇人本想留下二人吃饭,都已经开口了。可是当再次走近曹昂时,还是看清了曹昂的衣着,那衣服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大族才有的,老妇人不好意思再开口,自家吃的都是粟米与野菜,如何能让世家大族的公子吃这些。

但许济曹昂二人没有拒绝,两人手里端着被老人盛的满满一碗粟米与野菜,二人就这么沉默不语的吃着。

吃过晚饭,许济和曹昂向老人道别。

在许济二人离开之后,老妇人伫立在门口望着,虽然那双浑浊的眼睛已看不远了,嘴中念叨的喃喃细语:“若是我家大娃还活着,恐怕也这么大了吧……”

……

许济曹昂二人来到村口时,曹丕已在那等候,曹丕看到许济二人,小跑到许济身前,躬身道:“老师,李校尉把马车赶过来了。”

许济摸了摸曹丕的头顶,轻声道:“你和李通派人将那纪家的礼物多分给这些村民一些,就说是你父亲送给这些战死军士的慰礼吧。”

“诺!”

许济又看了一眼身旁沉默不语的曹昂,问道:“心里不舒服?”

“是,昂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难受。”

“这个乱世就是这样,在这个乱世中,像老妇人这般的还有千千万万。”

“老师,你觉得父亲做的是对的吗?”

“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乱世中谁也不知道对与错,要你自己去判断;但要想让老妇人这样的人不再出现,我觉得你父亲现在做的是对的。”

曹昂沉默无言。

待得曹丕李通等人将纪家的礼物分给那些战死将士家中的时候,那细涰的哭泣声还是传到了众人的耳中。

……

坐在马车上,曹丕有些奇怪,老师和大兄怎么都不说话。

过了良久,许济才开口道:“这次老师再教你们一个道理,观人间百态,方能看清人情冷暖。

以后不管你们两个是为君为官,要想知百姓疾苦,自己还是要在百姓中间多走走,多看看。”

“诺!”二人拱手一礼。

“要回鄄城了,是时候带你们去会一会那传说中的第一猛将了。”

……

七天之后,许济已回到鄄城。而此时博县的纪府,那纪康正招待一位客人,纪康颇为自傲道:“前些时日,那荀氏荀公达之子来我府中做客。”

那客人答道:“那荀公达之子一直和其父为曹兖州做事,什么时候来的博县?”

“就在前几日,吾亲自招待的!”

“可是,前几日,那荀攸之子荀缉一直在鄄城啊。”

“怎么可能,那荀攸之子年岁几何?”

“听闻已经及冠!”

“那荀攸其子几人?”

“荀攸膝下现在唯有一子。”

纪康闻言,顿时感到头昏脑涨,嘴中喊道:“吾被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