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乡村夜色(1 / 2)

山村养殖 我喝大麦茶 2153 字 4个月前

晚饭的菜本来就很丰盛,有荤有素,而增加了江晓萱和顾雪诗两个人后,更增加了两个好菜。

并不像周瑛先前说的,多两个人多两双筷子而已。

与老妈一样,她看这两个女孩子,也像在看弟媳妇一样,十分热情,一个劲的招呼她们夹菜吃,不要客气。

看得王睿好哀怨,他不是亲生的也就罢了,现在老妈对两个陌生人,都好像比对他还好啊。

老妈为什么不让自己多夹菜?是自己今天不够勤快吗?

但王思齐就没有他这么多心思了,只顾着吃。桌上的人多,菜也多,吃得热闹,她就更高兴,一个劲的要吃这吃那。

周恒没有管那么多,陪着张峰一家子喝酒。

江晓萱夹起一块鱼放嘴里,细细品尝着。这是一种地方做法,她以前没有见过的。

品尝了一下,她顿时眼前一亮,还挺好吃的。

可以说,她虽然抗拒继承老爸的大厨志向,但她对美食的先天敏感度,以及从小的耳濡目染,却让她的某些行为,已经形成了习惯。

看见赏心悦目的美食,她下意识就在想,这个不错啊,是怎么做到的?

而眼前这盘鱼的做法,却真是她没有见过的,吃着味道也很不一样,有一种别具风味的口感,很好吃。

她便问道:“阿姨,您这鱼是怎么做的呀?很好吃啊!”

李芸莲看她特别合眼缘,“儿媳妇”问她了,她乐得眉开眼笑的说道:“这个就是普通乡下做法,鱼就是小恒弄回来的,一顿吃不完,就放到坛子里腌几天。”

她可没有想到,她口中的“乡下随便做法”,却已经吸引了江晓萱很大的注意。

很多美食其实都是来自乡间,如果被人发掘了,就会成为登堂入室的美食;而如果没被人发掘,就只能来到乡下才能品尝到了。

江晓萱很谦虚而细致的问了,这道鱼究竟是怎么做的,她自己有时间的话,也会想尝试一下。

毕竟从小耳濡目染的大厨手艺,已经浸到骨子里去了,虽然十分抗拒,但下意识还是会去想做,这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

照例是周恒给翻译。

这种做法大概是夏季专用的腌鱼方法,因为普通的做法,鱼一不小心就会臭了。

冬天就不用,零下几度就是个天然的大冰库,随便怎么腌都可以。

李芸莲把那些一顿吃不完的鱼,先清洗干净,滤干水分,再用上各种佐料去腌制,放进坛子里,放到家里的阴暗地方,不受高温和阳光照射。

这样大概两三天后,鱼腌制入味了,随时拿出来吃都可以,放在锅里煎一煎,或者加点蔬菜蘑菇什么的进去一同煮,又香又入味。

至於是哪些佐料,李芸莲都毫不吝啬的直说了,可惜江晓萱不是当地人,有时候当地的野生植物当佐料,她就不认识。

总的来说,这道菜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人们用这种土法来腌鱼,既方便,吃着也美味,真是不错。

除了这个她没有见过之外,其余的日常菜,也是十分美味可口,尤其那些新鲜蔬菜,真是叫一个新鲜。

就连顾雪诗也说:“怪不得这种天然农家菜受欢迎,是真的好吃啊!我觉得完全全不输大酒店。”

她还恭维李芸莲一句:“阿姨厨艺真好!”

把李芸莲乐开了花。

如今似乎已经到了这种时代,常规景点人满为患,

已经让很多人不喜欢,他们喜欢开着车去自驾游,去一些人少的美景之地,寻觅一下当地的农家美食,去体验一种慢生活。  这种感觉,似乎才是新一代的“小资情调”。

以往那种在精致的咖啡屋里听听音乐,品品名贵咖啡的情调,已经不大被人看在眼里了。

顾雪诗感慨道:“其实你们这里风景好,美食也好,就缺知名度了,要不然,真的可以打造成热门景点。”

周恒说道:“我们这里太偏远了,别人就是知道了,也不愿意来吧?”

江晓萱插言:“远怕什么!不远别人还不来呢!近的地方都是人挤人,没什么好看的。”

周恒心想,如果真有人愿意到他们这里来旅游,那他们村里搞几家办民宿,似乎也很不错啊!

农村来说,年轻人出去打工后,房子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做民宿能赚点钱,不也是好事吗?

就比如今天,村里的人接收那些人住下,照顾他们吃晚饭,多少收了点钱,也能补贴家用啊。

但这怕也只是想想了,大学生们很快就会离开,也不知道下一批外地人,什么时候才能来。

而且,真正要是做民宿的话,现在的居住条件是肯定不行的,审美和卫生条件,各项都不达标。

如果要做,肯定就还需要多少装修装修,这就要花钱了。很多家庭可能暂时没有装修家里的预算。

反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