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东汉末年金融战(1 / 2)

曹贼 庚新 1949 字 6天前

李儒,却沉默了!

良久后,他起身走到帐篷的角落,从一堆杂物中取出一个小盒子,然后走回来坐下。手掌轻轻摩挲那小盒子,李儒半晌后叹了一口气,好像下定决心般,将盒子打开来。灯光下,那盒子里有一串黑黝黝,看上去粗劣不看的钱币……“公子可认得此物?”

曹朋伸出手,从李儒手里接过钱币,眉头却不由得一蹙。

“这是……”

铜钱大小和五铢钱小很多,但制作的相当粗劣。并且,那钱币上,没有任何文字。

他认得出,这就是董卓时期,流行于市面上的无文钱。

董卓控制朝堂,手里的铜钱不够,于是便开始私下铸钱。但铸钱需要用大量的铜,董卓手里并没有这么么的铜,便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销毁,铸造钱币。由于董卓改铸小钱,份量不足不说,还造成了大批的劣币充斥,使得物价疯狂上涨。短短时间,单谷价就上涨到了几万钱,乃至于几十万钱一石的地步。

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想要买一升谷物,就必须要拿着一升的铜钱进行交易……后来,人们开始自觉淘汰这种钱币。

我不买了!

于是乎,便出现了以货易货的情况,并造成了整个市场的物价,进一步的混乱。

董卓所造的这种小钱,便是曹朋手中的‘无文钱’。

李儒笑了笑,轻声道:“想必公子已认出这就是‘无文钱’。当年丈人掌控朝政,诸侯讨伐,使得丈人不得不退至长安。当时为扰乱关东,我便想出了无文钱的招数。短短两年,我使关东集市混乱,几乎破败……本来,若再坚持一二载,丈人便可以兵不刃血,夺取整个天下。可惜……于是,我便将此事藏在心中。”

“无文钱,出自先生之手?”

曹朋愕然,看着李儒。

在他的记忆里,所有人提起‘无文钱’的时候,都会说那是董卓横征暴敛的敛财手段。

却不成想……同时曹朋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劣币淘汰良币!李儒这一手,不正是后世的金融手段吗?

通过大量的劣币投入市场,造成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市场物价混乱,到最终崩坏。这样的手段,在后世倒是层出不穷,不值得奇怪。可是没想到这东汉末年,居然也有这种事情。无文钱造成的灾难,曹朋的记忆已经不多……不过时常听曹汲夫妇,或者邓稷夫妇谈及,在当时无文钱充斥时期的惨淡景象。

以中阳山为例:曹汲当时为人修理农具,打造铁器,根本就不接受钱币,而是要求直接以货易货。但又由于这货值的分歧,时常会与人争吵,乃至于不欢而散。

那几年,可真是痛苦!

其实,曹朋也是少见多怪。

他并不知道,这种初具雏形的金融战,在三国年代屡见不鲜。

就以后世‘仁义’而著称的刘备刘皇叔,也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因军用不足,便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五铢’的大钱,一钱顶百钱。

后来,刘备在巴蜀称帝,自号为‘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蜀汉。

蜀汉的货币更加繁杂,除了直百五铢之外,还有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大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犍为五铢’。刘备通过这种铸币,不断聚拢蜀汉的财富。

打个比方:比如民间的资金总量有一万钱,刘备铸造一个大钱,就能换民间一百五铢钱。那么,只要刘备铸造一百个大钱,就等于拥有了一万钱。听上去,社会财富似乎并未因此而产生变化……不过别急,当这一百大钱全部进入流通,兑换五铢钱或者购物时,你老百姓手里的一万钱,就同于贬值了一半,而另一半便流入刘备的腰包。

或许,刘备是为了凑集军费……或许,他是为了充盈库府。但这种大钱充斥于市场中,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其实,不止是刘备,孙权也干过这种事。

历史上,孙权就曾铸造过一种名为‘大泉五百’的铜钱,听名字就知道,一钱顶五百钱。到后来,还出现过‘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和‘大泉五千’这样的货币……好在孙权及时的发现,最后还是停止流通,并下令官府回收。

不回收不成啊!

因为这些大钱,差一点造成整个东吴的暴动……+++++++++++++++++++++++++++++++++++++++++++++++++++++++当然了,这些事情曹朋并不知道,当李儒说出了以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时,他不禁感到吃惊。

李儒道:“我的想法就是,先通过朝廷,以这银楼的名义,统一铸造五铢,以稳固中原局势。而后,公子设法铸造五铢,混以杂物,使其在外表来看与五铢钱相同。再将这大量的劣币,投入……比如,巴蜀!恩,就是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今刘璋治下,尤以宽松。其物产丰富,粮米充足,正是凉州所需。

公子通过河西郡商会,将大量劣币投入巴蜀,换取货物。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一两载,也许四五载,但是刘璋一开始决不可能觉查出来。待这许多的劣质五铢钱充斥巴蜀的时候,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货物价值上扬。刘璋想要再去治理,却已经晚了……即便是他愿意自己出钱,来换取这些劣币,估计也难有成效。这种情况下,巴蜀必乱。到时候公子出兵,便可兵不刃血,占领巴蜀之地。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但若要实施起来,还需要仔细筹谋。”

尼玛,这不就是假钞吗?

曹朋真的懵了!

他诧异的看着李儒,有点回不过味儿来。

但如果仔细想,又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艹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