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到时候静候王医生大驾。”李岩的性子倒是很直接,没有其他中医大夫的迂腐,要是别人听到王志的话八成以为是挑衅了,即便是立马开骂也必然会动怒,李岩却是笑呵呵的说道。
“有意思的家伙。”王志看了李岩一眼,心中笑道,原本这一段时间他的心态已经慢慢的转变过来的,可是见到这李岩却是不自然的把自己想成了几百岁的老人。
“看来有时间各个流派都要去转一转了。”王志心中打定了注意,在场的除了明末之后衍生出来的流派,以前的流派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关系,到时候去看一看,要是底子还在倒是不妨帮上他们一帮,这样一来总比他自己一个人努力要好的多。
只是不知道江源华那个老家伙是那个流派之后,说不准还是我的晚辈呢。王志想着不由的玩心大起,却是琢磨起江源华的来历来了,今早被江源华打击了一番,王大医生可是没有忘记啊。
不过等到王志看向江源华的位子时却是有些失望了,江源华的前面和他一样都是江南二字,不仅是江源华现场没有流派的人也不少,这粗略的一看也有十数人之多。
看到这么多人都没有流派,王志随即就释然了,当初的战乱和当年的动乱很多流派和典籍丢失的丢失销毁的销毁,这些人八成都是学术杂乱之辈。
其实王志猜的还真不错,这些没有流派的确实是学术杂乱,跟随好几位中医老大夫都学习过,有的也是医术大家,有的却是民间隐藏的高人,最后自身医术虽然不错,但是却没有被任何人收为徒弟,到了最后其实也算是自学成才的那种。
古代学术流派大都是师徒结合型的,师承教育是学术流派形成的关键因素。师承师法,从拜师开始,就决定了弟子的学习内容、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师傅的便向往往会影响这徒弟。
老师的言传身教,其主张和风格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继承,逐渐形成了在某一学科领域基本观点一致、风格相近、研究方法相似的学派。
中医的流派形成其实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的繁荣,学术流派是中医理论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动力、传播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不过随着教育文化的普及,这种医学流派还在走着老路子,慢慢的脱离了时代,造成了后继乏力,下辈无人的尴尬局面,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的走向。
建国后,国家大力兴办中医药高等院校,统一教材、统一学术观点、统一教育模式,“规范化”使中医教育嬗变为单一的院校培养模式,传统的师承方式则转入“地下”。
一些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对现在的中医传承表示了怀疑和质疑,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和医学院校大都是根据西医的方式照搬过来的,根本就不适合中医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其实已经不符合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了。
中医教育并非单一的院校教育所能涵盖的。比如学习京剧,无论是否经过院校教育,均需拜师一板一眼地学习唱腔,进而才能形成流派。这也是王志决定后期拜访一下各个流派,看一看各个流派的现状的原因。
其实现在王志的中医学院带领学生出去义诊,现教现学就是流派的传承方式,要是有了这些流派的帮助,全国的流派团结起来,中医的发扬和壮大并不是空谈,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只是王志的一厢情愿,在建国十几年前并不是没有人抱有如此想法,但是各个中医流派虽然都是中医的范畴,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歧义和不同的见解,想要统一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不过别人完不成,就不代表王志完不成,他可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他自身就是各种流派的总汇,跟随各个时期医术大家钻研医术多年,他的学识可并不是拘泥於一种流派的,算是博众家之长,真要下功夫, 这最后中医流派之间的大团结并不是不能实现。
想到此处,王志只觉得豁然之间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扬名中医的道路上他一直走上了一种误区,他一个人的力量岂能和众多的流派抗衡。
“众位杏林界的同仁,我身为江东省的本地人,勉强算是半个地主,先对大家表示欢迎。”等待众人都落座了,周易干再一次说道。
“周老客气了。”众人纷纷表态,周易干的名气极大,在场的人都很给面子。
“我再次说明一下,康恩熙先生前来华夏是和大家交流医术的,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不同的看法都可以提出来,和康先生辩论或者当场切磋,但是切忌恶语中伤,让人笑话我们华夏不懂待客之道。”周易干说道,说完话看到众人都点头同意,这才满意的笑了笑,宣布这次的交流会开始。
ps:各位书友四更送到,今天再次一万两千字更新可值一张月票,各位多多支持吧,这月罗嗦的太多了,笑笑算是脸皮厚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