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以薪养廉(1 / 2)

“其实这事儿去年除夕朕就说过,今年要改革官员的薪俸制度,现在朕不过是旧事重提,这俸禄要改,不仅要改,还要涨,具体怎么改、涨多少,朕这段日子也琢磨了许久,前几天才算终於定下。”崇祯皇帝道。

这话说完,朝廷里出了名儿的几个清官儿脸上都露出一丝微笑,但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对此崇祯皇帝也看在眼中,京官与地方官不同,并不靠微博的俸禄过活,即便他们不贪污,只要脑子活道点,还是饿不着。

另外很多京官其实都不止一个职位,譬如温体仁,头上就担着内阁首辅、吏部侍郎、太师,一个一品、一个三品、一个五品,三份俸禄。

再比如卢象升,除了兵部侍郎的三品俸禄外,还有天雄军将领领着总兵一级的俸禄,除此之外,总督虽然是临时官职,但也是一品的俸禄,这个算是出差费。

所以京城官员、一级高级官员基本是不缺银子的。

但对於地方官可就不一样了,真要是拿着那点俸禄过日子,八成还没城里的小贩过的舒坦,所以,只能靠吃拿卡要,说白了就是贪。

这也是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那么拚命的杀贪官,但贪官总是像韭菜一样,春风吹又生。

堵不如疏的道理崇祯皇帝比谁都明白,说简单点,一个举子寒窗苦读十年,历经乡试、会试、殿试,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混上个进士。

结果生活的还没城里摆摊的小贩好,或者连城里的一套宅子都买不起,谁心里会舒坦。

总拿道德来束缚思想,崇祯皇帝觉得就是在耍流氓,哪有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豆子不给,起码草得管饱吧。

说白了就是以薪养廉,崇祯皇帝相信倘若给俸禄给到位,至少一部分官员会选择洁身自好,至於另一部分,大明律法+东厂+锦衣卫+剥皮实草,自己选择吧。

“具体的方式是以后发俸禄只发银子,不发米面,且不再折物,以最典型的七品县令为例,年俸禄为九十石,虽说这几年由於北方大旱,粮价上涨,但早晚会回归正常价位,朕就以一石一两银子为准,县令的年俸改为二百七十两,其余各品级官员以此类推。”

崇祯皇帝这话刚一说完,连刚才没太大反应的官员也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崇祯皇帝涨俸禄,不过是为了抵消去年对官员大开杀戒造成的不利影响,多半是随便涨一点点意思意思。

可这哪儿是意思意思,一下子就涨了三倍!关键还有两点,不再发放米面,也不再折俸,说起折俸所有官员都有切肤之痛。

按照惯例,官员的俸禄基本上就是给六成,剩下的四成基本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总之户部仓库里有什么就发点什么。

官员们经常是拉着半车毫不相干的东西欲哭无泪,还得找人去卖掉换钱,譬如万历朝的苏木、胡椒折俸,把木头和胡椒面当俸禄发给官员,本来嘛胡椒也好、木头也好,卖掉总能换个钱,可一下子市面上多出那么多官员卖胡椒,价格跌到白菜价都不如,官员们苦不堪言。

现在好了,以后再不用为折俸发愁,也不用推车车子去拉米面,虽说按照目前的粮食价格,即便涨了三倍也没有比往常涨太多,但正如崇祯皇帝所言,所有人都相信,粮食价格早晚会回归正常。

崇祯皇帝的出发点与朝臣们不同,

之所以直接发银子有两方面考虑,一来方便发放,降低户部的工作负担,最重要的是第二点,不给官员发粮食,那么所有人都得买粮食,官员也得关心粮价,与他崇祯一起抑制粮价上涨。  “诸位爱卿倘若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从本月开始,俸禄便以新定的标准为准了。”崇祯皇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