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捷报频传!(1 / 1)

鹰视狼顾 张通明 2060 字 4天前

因为担心打草惊蛇,所以在慕容正山来的路上,没有找到太好机会下手的陆建朝便没有让千虎卫动手····························但是眼看着慕容正山此次江南之星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大,充分发挥了慕容家对陆建朝的影响力。因此意识到自己联合江南共抗奉武军的徐兆杰也是有些着急了,所以便是下令给方蛇,要求方蛇尽快除掉慕容正山,嫁祸给江南方面,破坏了奉武军和江南方面的接触!对於徐兆杰的这个命令,方蛇也是深感压力非常大,他虽然很有手段但毕竟也是人不是神!无论是因为慕容家和陆建朝原有的关系,还是说慕容正山背后的奉武军,都是让江南方面非常重视慕容正山的安保!给慕容正山安排的小院中有着大量的岗哨,就连慕容正山用的膳食也都是要层层把关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想要趁机除掉慕容正山。除此之外慕容正山身边可还有着慕容家的高手,这些人虽然人数上不是很多,但几乎个个都可以以一敌十!所以说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层层保护下干掉慕容正山,难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也就是仅仅比去北方刺杀叶明盛差一些而已····························虽然觉得这个任务难度很大,但是毕竟老大徐兆杰的命令都已经到了,所以方蛇虽然无奈,但也不好把老大的命令当放屁,只好是硬着头皮安排人准备行动!等了约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一个小个不高样貌稀松平常农夫打扮的中年男人,则是来到了方蛇的面前。见到此人的出现,方蛇澹澹的问道:“你调查的怎么样了?”面对方蛇的问话,这位中年农夫便是苦笑着开口说道:“方大人,希望真不是很大!”“据我查看慕容正山的安保虽然也是有一些漏洞,但是漏洞并不大,并不足致慕容正山於死地!”听到面前这个人的话,原本神情平澹的方蛇也是不由皱了皱眉头,这个中年农夫可是他们千虎卫最擅长刺杀的高寿!他既然都觉得不行,那么想要刺杀慕容正山恐怕真的是不行了,不过大人那边的命令怎么办?似乎是看出了方蛇的困扰,中年农夫继续说道:“在临安城内想要刺杀慕容正山很难,但是方大人我觉得我们可以在慕容正山离开临安的时候动手,到那时慕容正山身边的安保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严密······························”方蛇闻言眼睛眯起,心中细细思索起来觉得是这个道理,刺杀慕容正山这种事情,他只有一次机会,一次机会没有成功,在想要刺杀可以说就非常难了!所以对於这一次机会必须要谨慎,绝不能轻举妄动,临安作为江南的首府,守卫肯定是十分严密,不过若是等慕容正山他们离开了临安,慕容正山身边的守卫力量必然会减少,到那时应该就是他们下手的最佳机会!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慕容正山肯定是在江南办完事情才会离开,没办完事情他肯定是不会离开临安的而徐兆杰的命令虽然是杀慕容正山,但也是有阻止奉武军和江南方面接触的意思,所以等到慕容正山离开江南在动手,那就等同於没有完成徐兆杰交代下来的目标,徐兆杰那边多半不好交代。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老实说方蛇对此也是有些拿不定注意,虽然他这段时间都在江南,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他也清楚,徐兆杰非常关注慕容正山这边的动向,并且将争取江南方面的支持当做了最优先要做的事情。相信奉武军方面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是选择让慕容正山前往临安试探江南方面的态度····························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慕容正山此行效果还是非常显着的,原本方蛇对陆建朝放回赤山府的江南军,并且支援镇南军一笔钱粮是持乐观态度的。但是随着慕容正山的到来事情也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支援钱粮的事情彻底落空,更是险些连放回赤山府镇南军的事情也差一点告吹!而现在慕容正山和陆厚德,陆云等人仍旧在继续接触,陆厚德作为陆建朝的嫡长子,一直被广泛的认为是陆建朝的接班人,而陆云这个侄子也是因为在和镇南军的战斗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被陆建朝委以重任。这两个人都是对陆建朝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尽管陆厚德尚未明确的表现出他的政治倾向,但是陆云作为和镇南军持续战斗的将领,毫无疑问是恨透了镇南军,一直高举反对和镇南军结盟的旗帜。慕容正山只需要让陆建朝保持中立即可,不需要让陆建朝站奉武军这边,而镇南军则必须尽最大努力争取到陆建朝的支持。这两者之间的难度是不同的,后者毫无疑问是比前者更难的!所以继续让慕容正山留在江南留在临安,说不定还会让他搞出什么么蛾子,如果真的因为他的关系,导致陆建朝真的保持了中立,方蛇已经可以想象徐兆杰暴跳如雷的样子了··························其实陆建朝生气虽然可怕,但是最可怕的是奉武军和镇南军之间的实力差距!一旦失去了江南方面的支持,镇南军很可能就要肚子面对奉武军这个庞然大物,每每想到这一点方蛇的心中都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作为千虎卫的指挥使,他的命运已经和镇南军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镇南军若是能够发展好了,他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甚至是飞黄腾达,但反之镇南军若是栽了,他方蛇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暂时能够侥幸逃的一命,余生也肯定要被统调处追杀至死,想到这里方蛇的神情无疑是更加的凝重。看着方蛇阴郁的脸色,一旁的中年农夫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犹豫了片刻他向着方蛇建议道:“方大人,单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在临安对慕容正山完成刺杀的,不过若是那位大人能够出手,在慕容正山身边的护卫众安排一个接应的人物,让我们的人能够混到慕容正山的身边,那事情就将会轻松很多了!”方蛇闻言脸色一动,也是觉得这个提议很是不错,不过那位大人能够答应吗?仔细思索一番,方蛇还是有些拿不定注意,便是向这位中年农夫吩咐道:“你先回去给我叮嘱慕容正山,他有什么动作立刻回来汇报·························”··························································云并,大谷县城叶成将一些书信摆到了叶明盛的面前,并且向着叶明盛介绍道:“大人,这个就是艾斯多安送到叶甫将军哪里的证据,其中有一些是我们故意散播给钦察人的,不过其中关於袁嵩大人的内容,应该就是钦察人伪造的!”叶明盛饶有兴趣的扫了扫这些所谓的争取,然后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为了把艾斯多安吸引在五岗山上,然后利用五岗山来消耗钦察人,所以叶明盛编造了奉武军中有人想要自己死的谎言。并让统调处将这个消息通过一些渠道让钦察人知晓,以此来让艾斯多安不在怀疑大谷县城中的奉武军为什么不竭尽全力驰援五岗山。叶明盛虽然相信艾斯多安会相信这个谎言,但是让叶明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艾斯多安不仅十分相信这个谎言,他自己更是脑补出了是袁嵩想要让自己死,并且还将这些所谓的证据拿了出来,让人给五岗山山上的“自己”送去。甚至艾斯多安甚至天真的试图让自己相信,他并不想与自己为敌,只是中了袁嵩的阴谋,然而现在他现在幡然醒悟,不想在跟自己打了,想要让钦察汗国和大周恢复和平。艾斯多安为了表达他的诚意,解开了对五岗山的围困,率部撤退到了七十里外的白羊镇····························而在艾斯多安解开了对五岗山的围困后,叶甫便是将这些东西送到了叶明盛这里。对此叶明盛觉得艾斯多安虽然说的很好听,什么中计了,什么为了两国的和平,表现的就像一个孩童一样天真,但是这个狗东西心里怎么想的,叶明盛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当像钦察人这样的凶残的杂种开始想要和平了,那么不用有任何的怀疑,他们已经遭受到了重创!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落井下石,趁他病要他命,而不是听他放什么狗臭屁!想到这里叶明盛便是让叶成将这些东西全都烧了,然后让郭志平和刘智率所部兵马追击钦察人,一定要给惨死在这帮钦察人手下的大周百姓报仇!至於五岗山上叶甫所部,虽然叶甫表达了继续作战的想法,但是叶明盛也深知,被围困在五岗山这段时间,对於叶甫所部兵马损耗是非常大的,这帮人已经是精疲力尽,是咬着牙撑住最后一口气坚守!也是这些将士的勇气与牺牲,吸引住了残暴的钦察人,避免了更多的大周百姓惨遭杀戮。因此此刻既然钦察人已经撤退了,叶明盛也是觉得是时候将这些功臣撤回来了,让他们好好休整休整享受胜利的喜悦与荣耀··························在大谷县的这段时间,虽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是毕竟敌军在侧,叶明盛也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的大意。而现在敌军既然败局已定,奉武军要做的就是持续追杀,以此来夸大战果了,所以叶明盛觉得自己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了,甚至考虑一些别的事情。在大谷县的这个一个半月时间,叶明盛虽然人身处这个县城,但是各地的消息也是被送到叶明盛的面前。叶明盛比较关注的雍凉局势,前几天就是送来了袁嵩的捷报,袁嵩已经收服了金城, 全歼钦察汗国巴哈特所部斩杀敌军三万余人,俘虏敌军大约三千人,而让叶明盛最为惊喜的是,袁嵩还俘虏了钦察大贵族巴哈特!对於这位钦察汗国的元老叶明盛也是听说过他的大名,知道他是钦察汗国内部仅次於大汗艾斯多安之外少有的几个实权人物,在钦察汗国内部地位十分崇高。所以对於能够活捉这样的人物,叶明盛也是非常开心觉得袁嵩做的非常的好························除了向叶明盛通报战况,袁嵩还向叶明盛禀告说,在攻克金城之后他正率部继续收服雍凉的其他失地,争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彻底恢复大周在雍凉所有疆域!除了这些好消息外袁嵩也是在信的最后向叶明盛请罪,他在金城之战中未经请示擅自命令奉武军杀钦察俘虏,违背了奉武军的军法请叶明盛惩治他的罪行。老实说和袁嵩立下的这些大功相比,杀俘这种事情只不过是屁大的事情!而且这些钦察蛮子将大周百姓视为可以任意杀戮的两脚羊,杀起来一个比一个狠,像这种杂碎叶明盛本来就不打算把他们留在世上浪费粮食虽然统调处虽然将这件事情一五一十报告给了叶明盛,但叶明盛真没有把它当回事本来就打算难得湖涂一把,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装作不知道完事。不过现在袁嵩主动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并且还请叶明盛严惩他的罪行,那么叶明盛就不禁仔细考虑袁嵩这么做是否有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