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东唐再续 云无风 5102 字 11天前

按照正常思维考虑,钱镠似乎也用不着多头痛,既然最强大的邻居杨行密已经是儿女亲家了,那么自然不会再去理睬陈询、陈璋之类的跳梁小丑,以钱镠的军力,对付没有后援支持的陈询和陈璋应该是绰绰有余吧!

但问题是杨行密本人会按照钱镠所希望的正常思维进行思考吗?

在如今这个混沌乱世之中,所谓的盟友关系一向非常脆弱,即使亲生父子之间也经常自相残杀,李克用那般重要李存曜,如今李存曜身居首相之高位,前不久却也不曾提兵去救援岌岌可危的太原岂不就是明证?更不用提如履薄冰的儿女亲家关系了。

面对陈询和陈璋的示好依附,杨行密同样进行了深度思考。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进行考虑,作为钱镠的儿女亲家,杨行密自然应该对陈询、陈璋的依附完全不予理睬,甚至应该帮助钱镠解决二陈的叛乱问题。

一年前的徐绾、许再思叛乱,钱镠和杭州城的命运岌岌可危,杨行密关健时刻选择了帮助钱镠,帮助钱镠渡过了人生的一大坎坷,而如今钱镠遇到了人生的一小坎坷,即使对钱镠不予帮助,估计钱镠也能顺利渡过难关,那么就隔岸观火吧,省得浪费人力、物力了。

这也许应该是杨行密的最佳选择,但杨行密却做出了另一个比较令人琢磨不透的选择,接受了陈询、陈璋的依附请求,并暗中派兵策应二陈。

不过反过来想,也未必没有几分道理。一年前的杭州城下,叛乱主角是田頵等狠角色,即使落井下石干掉钱镠,估计杨行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但目前的形势已大为不同,陈询、陈璋显然是难成大事的哥们,如果这个时间赞助二陈,睦、衢两州唾手可得!

杨行密的手下还是有不少出谋画策之人,相关利益得害关系的分析还是比较清楚的。

比如说提醒下杨行密同志,您的女儿已经嫁给了钱传璙,已经跟随钱传璙回到了杭州城,这样操作不是会牺牲女儿吗?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在杨行密的心中,除了嫡长女杨潞地位特殊之外,其他女人包括女儿的地位都是比较低下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男人们斗争博弈的牺牲品,为了开创霸业,牺牲个把女儿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杨行密派遣西南招讨使陶雅出兵解救被两浙军围困的睦州陈询。

陶雅也是杨行密手下能征善战的一员名将,似乎杨行密手下的那帮将领,随便拉一位出来都能独挡一面,这种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曾经让钱镠羡慕不已。

陶雅奉杨行密之令,出兵新安,救援睦州陈询,但却碰到了出师不利的难题。

某个夜晚,军营中突发变乱,很多士兵梦中受到惊吓,开始惶恐而逃窜,裨将韩球吓得措手无策,慌忙向陶雅禀告。陶雅却镇定自若,毫不紧张,命令全军停止惊慌、骚乱,不多时,全军立刻恢复正常,而那些逃亡的士兵也悉数归队。

当然,钱镠也获知了陶雅出兵睦州的消息,再去发表强烈谴责之类的外交辞令已经毫无作用,甚至于就算是把杨行密的女儿杀死掉也无济于事,钱镠唯有见招出招。

王牌战将顾全武、钱镠堂弟钱镒、偏将王球负责出兵对抗陶雅,但被陶雅击退,钱镒和王球被俘。

这么一来,初战告捷的陶雅士气大振,迅速联合睦州陈询、衢州陈璋三方共同出兵,攻打东阳。

面对咄咄逼人的淮南军,钱镠没有任何办法,唯的殊死抵抗,再次任命弟弟钱镖、指挥使方永珍出兵东阳,对抗陶雅、二陈的三方联军。

处州刺史卢约也非常喜欢趁火打劫、伤口撒盐,浙东地区的最后一个火药桶处州也顺势爆发了,野心勃勃的卢约乘钱镠和淮南军激战之际,乘势扩张地盘,派遣其弟卢佶攻打温州,驱逐张惠,成功地占据温州。

钱镠一瞬间有些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睦、衢、婺、处、温五州全部笼罩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稍有不甚便会全盘丢失。

但战场上的坏消息还在继续困扰钱镠,先是陶雅和陈询、陈璋的联军攻克东阳城,并擒获婺州刺史沈夏。

形势对淮南军一片大好,杨行密决定重拳出击,彻底占据整个浙东,任命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婺衢睦观察使,陈璋为歙婺衢睦观察副使,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钱镠的势力驱逐出浙东地区。

得到了歙婺衢睦四州观察副使的职务,陈璋很兴奋,很冲动,迫不及待的准备立功表现,所以立即率兵会同淮南将许野鹤气势汹汹地向越州暨阳进军。

但有时候,兴奋过头了是会坏事的。

在暨阳,陈璋遇到了钱镠部将杨习的抵抗,杨习只不过是钱镠手下的一员不知名的小将领,其知名度根本不能和五虎将之类相提并论,连顾全武、钱镒之类的狠角色都不是淮南军的对手,小小的杨习面对强大的淮南军必然是望风而逃。

但历史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历史的不可预见性和戏剧性,不知名人物往往会有知名的表现,杨习居然在暨阳大败陈璋和许野鹤的淮南联军,当然陈璋老兄的这场失利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杨习乘胜追击,顺带又收复了东阳。

形势瞬间逆转,钱镠依靠不知名将领杨习的超常发挥——此人仿佛后世论坛谈论三国时期孙策的某篇著名帖子里提到的“曲阿小将”一般——重新占据了浙东战场的主动权,接下来该是看看陶雅、陈询、陈璋等人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了。

陈询同志一向比较胆小怕事,虽说曾经赶走了侄子,强硬了一把,但本质上毕竟是类似纸老虎之类的人物,在陶雅、陈璋出兵浙东四处攻掠时,他的主要任是躲在睦州城中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几乎没有给到陶雅、陈璋有力的援助,一看形势似乎钱镠又占据绝对优势了,吓得干脆弃城而逃,直接逃往了淮南杨行密的地盘。

陈询逃走了,睦州不能群龙无首,陶雅被迫进入睦州城,当起了临时的代理睦州刺史。

可以预见,杨行密和钱鏐这次交锋绝不是短期内可以结束的,而李曜预计在淄青或者干脆说后世山东地区的逗留时间肯定不能太长,那么将杨行密全面拖下水一起对付朱温,给朱温造成最大程度的战争创伤也就指望不上了。

他现在仍然不能理解的是:杨行密一贯不是吃相太难看的人,这次怎么着急成这样了?

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

对于杨行密为何忽然一改常态变得吃相难看的问题,纵使李曜此时出兵在外,仍不能不仔细思量。他最令对手生畏之处就是永远能提前判断对手行止,而这个“杀手锏”绝非提前知道历史大势就够的,在很多具体的事情上,更需要足够的情报以及情报分析整理能力。

李曜此番一计搅动天下,杨行密的淮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一节出了问题,十分精彩至少要去掉三分,这是李曜这种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所难以接受的。但他手中的两大军械监(无风注:实际上河东军械监已经快成空壳,主要力量已经集中在河中军械监。)对情报的投入虽然巨大,发挥的效用也日渐增强,但毕竟此时出兵在外,而且仍是使用了他所擅长的机动战,对于情报系统的指挥多少有些不便,因此他只能一边在连夜赶往兖州的同时,一边下令情报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查明杨行密近况。

他本以为杨行密的近况调查多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样子,谁知道“汴州局”居然当夜发出信隼答复,这封答复送到李曜军中之时,他刚刚接近兖州,正在准备奇袭。“汴州局”的答复很是简单,只有寥寥几行字:内乱不止,外争难平,杨王急病,忧其继者。仆等已派员至兖州详陈杨王近况。

李曜看到前面十六个字之后,其实已经恍然大悟,甚至无需等汴州局派人来详细解说杨行密的近况了。

蝴蝶效应,果然存在。李曜心中想到:杨行密此时就病了,看来因为我的出现,唐末很多事情都开始提前了……不知道杨行密会不会比原先那个历史上死得更早?要是他真死得太早,会不会坏了我的布局?

想起数年前在扬州时与自己打交道的杨行密,李曜也不禁叹了口气,杨行密若是真要死了,此时的杨渥比历史上还小,更加少不更事,淮南……危矣。也不知那赌气出来的杨潞知道乃父近况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他心中竟然隐隐有些不忍。

至于杨行密那边的情况,李曜却不再惊讶,其中原委他已经猜到。当初田頵造反之前其实就知道杨行密不好对付,派密使赴润州(今江苏镇江),联系同样不老实的安仁义,大意是:“咱们兄弟联手,掀掉姓杨的,中分淮南,不比跟人屁股后面当哈巴狗儿强?”安仁义早就有这个意思,正是臭味相投便称知己,二人当下一拍即合。

而镇守寿州(今安徽寿县)的杨行密妻弟朱延寿早就和田頵勾搭上了,朱延寿曾密告田頵:“大哥真欲做大事,知会弟一声,刀山上得,火海下得。”田頵大喜,等一切准备的差不多时,田頵派两个心腹人化装成做买卖的,北去寿州联络朱延寿,共同起事。可惜这二位爷一看就不象是做买卖的,在半路被淮南牙将尚公乃拿了,搜出密信,速与杨行密处置。

杨行密早就知道这几个人没一个好东西,只是“反状未露”,没有把柄,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是到了动手的时候。杨行密令正在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杜洪的李神福,速转向宣州剿灭田頵,李神福于是起舟师扬帆东下。

在谋乱的三人中,田頵立功最著,朱延遇关系最近,但率先打响头炮的却是润州的安仁义。安仁义首先南袭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在城外埋伏好人马,然后在阵上大骂安仁义:“尔受君恩,食君禄,不思报,反欲噬人主,真是犬彘不若!”安仁义久经战阵,度测李遇必然有备,忙撤军北归。果然常州伏兵见伏击不成,杀出来去追安仁义。

安仁义被追了一阵,既想甩掉李遇,又不想刀兵相见,自损实力,命润州军解甲坐于地上,大吃大喝起来。李遇不敢大意,生怕安仁义有伏笔,回常州自守。安仁义忙了一圈,一个子儿也没弄到,只好回到润州再做打算。淮南军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部奉杨行密令,进围润州。这也就是李曜之所以忽然关心起淮南的主要原因:王茂章突然被调回淮南,青州大战少了个重要势力参与,不符合李曜此前的规划以及对下一阶段中原地区的规划——也就是杨行密与王师范联手给朱温添乱,让他没法安心休整、将养实力。

虽然李遇事前防备,袭常州不克,但安仁义既然扯旗造了反,绝了自己后路,就必须攻城掠地,扩大地盘。偷袭常州没得手,难道偷袭别的地方就一定得手?想靠偷袭赢得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为安仁义计,应该强攻常州,然后据润常自守,南通吴越,西连田頵。万一事不成,还可以逃奔钱鏐,这样还能活下一条命。润州在杨行密和李遇之间,进退无路,只能坐在等死。

安仁义听说米志诚来了,气又上来了,原因很搞笑:米志诚的箭术公认是淮南军中第一号,安仁义也自诩神箭,向来不服米志诚。安仁义在城上一通乱射,加上安仁义平时待将士们不薄,也多愿为安仁义死命守城,王茂章没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