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平定天山以北(1 / 2)

两天之后,当赵括看着面前毕恭毕敬下跪的四王子,再看到四王子手中那个已经被腌制过的乌孙王人头,一种相当滑稽的感觉还是涌上了心头。

在这个世界上,果然不是每一个种族都能够像华夏族那样讲究父慈子孝,讲究一个养育之恩的。

但是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像乌孙这样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环境其实是相当恶劣的。

有很多时候,他们甚至都无法获取足够的口粮来供养一家人,被迫要对其中的某些人进行舍弃。

换句话说,在乌孙人之中风险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年幼的孩子,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

风险最大的真正就是那些老人,因为老人往往代表着无法去捕猎获得食物,但是偏偏又要继续消耗食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游牧民族的老人在年老之后下场是非常凄惨的,他们往往会被年轻的儿子得赶出家门,最后孤苦无依的饿死在草原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指望乌孙人的父子,能够在困境之中同舟共济,其实是相当艰难的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2000年里,草原帝国起起伏伏每每总是能够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但是只要等到中原王朝回过神来,或者说是双方僵持一段时间过后,草原帝国总是会自行瓦解的原因。

一个社会想要平稳的运行,最基础的条件就是他需要有这个社会之中所有人公认的道德或者用法律来作为底线,这样才能够维持运行下去。

但是这种条件偏偏在草原上是完全不具备的。

赵括收回了心思,对着面前有些惶恐的四王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做的还是很不错的,针对你的行为表示赞赏,真也会按照之前的承诺封你为我们大汉国的偏将军,至於你的部下,就全部都由那些追随你的乌孙人所组成吧。”

在听到了翻译过后四王子顿时大喜过望,又从怀中拿出了一个看上去相当古朴的,似乎是骨头还是玉石所制成的奇怪令牌,放在了赵括的面前,然后叽里呱啦的用乌孙人的语言说了几句。

嗯,翻译过来之后,就是说这个所谓的令牌呢是乌孙人的传国之宝,相当於是一个传国玉玺的地位,现在这位四王子把这个令牌交给了赵括,也等於是承认了赵括对所有乌孙人的统治权力。

到这里,乌孙国也就正式灭亡了。

由於在这之前,北疆的大部分小国都已经被乌孙人给扫荡过了一遍,所以这反而是方便了赵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乌孙国对於这些小国的原住民来说是侵略者,而赵括所带来的大汉国兵马消灭了乌孙国之后,反而被这些原住民视为是消灭乌孙国的拯救者。

这样一来的话,大汉国事实上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统治基础。

当然呢,要知道这些小国的原住民能他们其实也是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差不多,属於那种不折不扣的骑墙派,想要让这些家伙真心实意地被融化到大汉国之中,那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根据之前收集来的情报,赵括一共在北疆设立了8座军镇,分别位於东南西北4个方向,只要掌控了这8座军镇,基本上来说,整个天山以北就能够被牢牢的掌控在大汉国之中了。

整个事情对赵括而言也是出乎意料地顺利,原本在赵括看来,单单是想要整合这西域之中的诸多小国就要费上一番功夫,却没想到乌孙人倒是帮了大忙。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自於南方李牧的信使也终於赶到了。

在南方,李牧其实就没有赵括这边这么轻松了。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的就是塔里木盆地,而这座盆地之中有着传说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茫茫的沙漠之中,有着无数桀骜不驯的家伙,这些家伙时而从不知道哪个地方冒出来劫掠四方,有的时候他们成功了就建立起一个小国,如果被其他人打败了,他们就又退回到沙漠之中,那些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据点里去占山为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牧一开始的攻城掠地非常顺利,但是很快的他又遭到了非常多的小股兵马的骚扰。

好在李牧麾下全部都是骑兵,所以说论到骑兵之间的作战倒也是完全不虚,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就要浪费上比以往要更多的时间了。

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李牧恐怕已经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抵达和赵括约定的伊犁城了。

在看到了李牧的这种情况之后,赵括倒是也并不着急,而是直接就给了李牧批复——徐徐图之。

对於赵括来说,这一次的征讨西域乃是大汉国朝着华夏领土之外发动的第1次征服战争,所以这一次的征服战争必须要打得漂漂亮亮,必须要给大汉国带来足够多的利益,这样才能够让大汉国之中的众多臣民们知道,原来征服是这么一切能够获得巨大收获的事情。

让所有人都知道,对外征服能够获得巨大收获的时候,这个国家必然就会变成一个极力主张对外扩张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不断对外扩张,能够持续不断的从外面收获各种利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们就很容易满足,他们就不需要从底层的民众中去收刮利益。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停止了扩张,那么他们就没有办法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时候的同志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只能将目光转向内部,从最底层的老百姓手中夺取更多的利益。

用一个现代很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内卷。

当内卷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最底层的老百姓们就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剥削,於是他们就会揭竿而起,喊出那句十分熟悉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说这种对外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够缓解内部矛盾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在对外扩张的时候,它的内部往往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矛盾,可是一旦这种扩张遭到了挫败,被迫停止的时候,内部的矛盾就很快开始浮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