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 / 2)

金手指在1972 水棠 2789 字 2天前

从书店出来回到汽车站那条街,时间才刚过十点钟,还有一个小时,苏慧兰闲着没事,便决定到街角的国营商店看看。

县国营商店比公社的供销社大了不少,整个一个大厅,柜台摆成了【】形,东边这半圈是副食品、日杂百货,西边是鞋帽衣裤、布料棉毛和各式纺织用品。

正对面靠北墙放着两张桌,一左一右各坐了一个负责算账收钱的出纳;大厅中央就是一个大大的铁炉子,一截又粗又长的烟囱直接连到屋外,火烧的很足,屋里一点也不冷。

因为没有票和林场职工证,苏慧兰能买的东西不多,除了些不要票的高级点心和糖果蜜饯,再有就是一种油炸的黄豆和蚕豆,上面撒着细盐和辣椒粉,都是四毛钱一斤。

苏慧兰想着这东西大伯和两个哥哥应该能喜欢,或者给志国大伯和齐五爷当下酒菜也不错,就一样买了几斤。

到鞋帽衣裤这边的柜台,大部分要布票或者棉花票,像呢绒、羊毛之类的织物也要工业票,基本跟在滨河的百货商店差不多。

因为没票,她本来是打算一走一过算了的,没想到专卖呢绒那个柜台的售货员忽然把她喊住了。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她把苏慧兰喊过来后,就借着向她介绍一件呢绒大衣的机会,小声问她:“闺女,我瞧你半天了,你是不是没有票?你要真想买啥的话,加点钱,我给你出票!”

苏慧兰瞅瞅自己买的东西,一水不要票的“高价货”,不由暗道这位阿姨眼毒!

想起她和奶奶之前在滨河那会儿已经买了不少衣服,衬衫、毛衣、外套基本都不缺,但是既然难得来一趟,她倒是想给大伯娘挑一件。

于是点了点头,小声问对方什么价格!

对方立刻把布票、棉花票和工业券的价格都报了一遍,苏慧兰一听挺合理的,就点头表示同意。

这售货员十分高兴,立即热情的开始给苏慧兰介绍各种衣服、布料。

苏慧兰便也认真挑选起来。

回来的这段日子,大伯娘依然没怎么跟她说过话,但是只要每次她去,肯定会一声不响的给她端来一碗红糖水,有时候还要在里面加个鸡蛋。

偶尔两个哥哥会拉着她留下吃饭,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饭菜,但是苏慧兰总能在她的碗里发现一块咸肉或者一条单独油煎过的小鱼。

每次她教完两个哥哥,二哥送她回家的时候,只要一回头就能看见大伯娘一个人站在门口默默的看着他们离开。

连奶奶也经常说,如果大伯娘能有个闺女,大概也就像对苏慧兰这样了吧。

而对苏慧兰自己来说,对于这样的大伯娘,也是真心讨厌不起来。

她记得大哥有一次曾说过,大伯娘母亲的老家其实与滨河市就隔了一条河。

那一瞬间,她豁然开朗,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大伯娘对爸爸没有推荐大伯到滨河钢厂的事那样耿耿于怀。

说白了,大伯娘母亲的执念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大伯娘,而这个幼时一路坎坷的女人,她的喜欢和怨恨本身又那样直白、激烈,所以才造成如今这个深深隔阂的局面。

苏慧兰没有非要去改变什么,但是她想让这个家的所有人都快乐起来,让他们按照他们自己心里的想法活着。

这是当初爸爸努力想要为她实现的,如今她觉得她已经实现了,所以她才想让爸爸爱着的亲人们也能如此。

她想买成衣,只是柜台上这些成衣样式都挺普通的,照比滨河那边还是有挺大差距,后来选了半天,才勉强挑中一件米黄色圆领毛衣和一件黑白灰三色格子的呢绒中山装。

这件毛衣的绒线不是纯羊毛,是混纺绒线,一件要十五块;呢绒中山装的呢料是中等厚度,一件三十六块,两件衣服都要收工业券。

另外,她想起大伯天天上山穿着老式笨重的乌拉鞋怪不方便的,便又挑了一双“棉乌拉鞋”。

这种鞋胶底棉面,里头蓄着棉花,通体黑色,鞋头发圆,样式普通,但是摸着特别暖和、又轻便,村里也只有志国大伯脚上穿了一双这样的棉鞋!

这一双“棉乌拉”要八块钱,如果没有棉鞋票,就要另外收棉花票和工业券。

等苏慧兰选好了,那位售货员眼睛一扫就算出她需要多少票,悄悄朝着苏慧兰比了个手势,趁着四下无人,飞快从身前一摞羊毛衫最底下抽出几张票来。

苏慧兰看见了就在掏钱的时候,把换票的钱单独拿出来塞到了刚刚看过的一件衣服底下,然后把买衣服和鞋子的钱交给对方。

售货员拿到钱后,点了点,就和手里的票一起用夹子夹住,顺着头顶铁丝线一滑,就滑到了出纳那里。

出纳收了钱和票,确定无误,就用夹子把开好的票再甩回来,这两件衣裳加棉鞋就是苏慧兰的了!

全程顺利,这位精明的阿姨一边把她刚刚塞的钱抽走,一边还特地叮嘱苏慧兰,让她啥时候还想买衣服或布料都可以来找自己!

从商店里出来,苏慧兰看看表,还有二十多分钟到十一点,她怕错过回程的客车,也不敢随便乱逛了。

眼瞅着还有十几米到地方,路过早上吃饭的国营饭店时,她忽然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

她使劲吸了吸鼻子,觉得这好像是牛肉的味道,想了想,到底没忍住这股肉香的诱惑,抬脚又拐了进去。

一进屋,这股子香味就更是直扑面门,勾得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因为还不到正式吃饭点,屋里没啥人,连通后厨的透明玻璃窗前摆着一个方形的大铁盘子,上面果然摆了七/八块酱牛肉,每一块看着都足有一两斤重,整体呈现出一种油润诱人的酱红色,大概才出锅,还在呼呼的冒热气呢。

一个年轻的服务员看了看她,估摸着是想起她早上来过,所以态度还不错,主动问道:“来点酱牛肉吗?一块二一斤,不要票!”

苏慧兰一听,这价不算贵,不过还是下意识问了一句:“这是本地的牛?”

年轻的服务员让她逗笑了:“不是本地的牛,还能是首都的牛?放心吧,这牛是上山拉木头的时候被砸坏了脊背,这才杀的,肉可新鲜了,就这些,卖没拉倒!”

苏慧兰立时觉得机会难得,当即说要把这一盘子肉都买走,把服务员都给听愣了!

“你说啥?你都要?这一大盘子少说也得十多斤呢!”

苏慧兰马上解释:“哦,我们家是下面公社的,这不是马上要过年了嘛,一大家子十多口人,这好不容易赶上回不要票的肉,就想一回多买点,反正咱这儿天气也存得住!”

服务员听她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又看她一身打扮瞧着好像家里条件不错,估摸她是下面那个公社领导家的孩子,也就没再废话,拿出一摞子油纸把牛肉一块块包好,统一上称。

最后这一大方盘的酱牛肉总共是十六斤八两,应付二十块零一毛六分。

苏慧兰非常痛快的交了钱,出门前把肉放进了背筐里,用小被子盖着,等出了门就立马收进了空间,这样等晚上回家,奶奶就可以直接吃上热乎乎的酱牛肉了!

等顺利坐上了小客车,回程时看着外头正好的太阳,苏慧兰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只觉得今天这次来县里还真是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