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扩军(1 / 2)

明血 老茅 1750 字 1天前

.部银行开业的第一天只能说热闹来形容,八家分行的+整天都围满了人群,陆续也有人进去,不过,多是用银子换一些金银币,这些金银币制造的实在是太过华美,虽然明知再换回来要损失半成,一些商人及大户人家还是忍不住换了不少。

为了鼓励大家使用金银币,若是用金银、铜钱到银行换取金银币,银行完全是免费,但是反正过来,如果要用金银币到银行换取金银、铜钱,却要支付半成的费用,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换到一个银币,但是要用一个银币到银行换取银子,只能换到九钱五分。

到了晚上,八家分行关门统计后,总共有八万多银币和一千多金币换了出去,收进来近十万两白银,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按常百利的计算,朝廷铸币有一成五的利,实际是由于完全使用了机器,朝廷铸币的利益高达一成九,户部银行开张的第一天,单是从金银兑换中的收益就高达一万九千两银子。

如此巨大的利益,无论是户部尚书熊汝霖还是行长樊跃都是喜上眉头,李自成能在京城榨出七千万两白银,预计全国流通的白银不会下于三四亿两,若能将这些白银全部铸成银币,朝廷的收益估达可以达到六七千万两,两人越算越是咋舌,若不是天色已经太晚,他们恨不得马上入宫报喜。

第二天刚下朝,熊汝霖就拉着樊跃兴冲冲的来宫中报喜,知道了这个结果,王福心中也是高兴的很,不过虽然高兴,王福更关心的是存款情况,铸币收益再大,毕竟是一次性的买卖,前几年可能有爆炸性的收益,到了后面,收益会越来越少,存贷款才是银行体系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以后收益会越来越大。

笑过之后,王.福马上问道:“樊爱卿,昨日有多少在存款?”

听到皇帝问起存款,樊.跃脸上的笑容顿时收了起来,相比于兑换所产生的收益,昨天各家银行的存款却不尽人意,尽管户部银行开出了高达八分的年息,即使只存三个月,也有一分五的利息,存款的人却不多,樊跃硬着头皮道:“回皇上,不足一万两。

八分的利.息,听起来很美妙,虽然比不上放高利贷,可是高利贷毕竟要劳心劳力,如果逼死人命更是麻烦,这个只要将银子搬到银行,每年再吃息就可以了,只是把银子搬到银行,只换一张纸片出来,许多人终究不放心。

金银币则不同,朝廷已经明确下.诏,明年的赋税一概不收银两,只收金银币,他们不用担心有所损失,加上金银币做的精美,所以头一天才会有这么多人兑换。

王.福听得不置可否,这一万两恐怕还多是一些官员的友情赞助,安慰道:“不用担心,一万两就一万两银,等到后面,那些现在没有存钱的人就会后悔,每月调一次利息,等到四个月后,利息就只有四分了。”

与后世发行纸币。每年都.会有通货膨胀不同。现在户部付出地每一分利息都是实打实地银子。户部暂时不向外贷款。利差就无从谈起。即使后面增加了贷款项目。也不可能一直付出这样地高息。八分利只是开头吸引存款地手段。现在是钱庄存钱还要收保管费地时代。如果银行获得大家信任。即使每年四分利那些大户人家也会趋之若骛地将钱存进来。每个月降低一分利。正是在促使那些家有余钱地人尽快下决心将银子存到户部银行。

接下来地一个月。户部银行.金银币地兑换一直长盛不衰。加上军饷。百官俸禄地发放。元。户部银行仅此一项利润就达六十万两之多。已经和朝廷赋税每月平均下来地收入差不多。朝廷地收入等于凭空番了一翻。民间却全无感觉。让户部尚书熊汝霖每天都是笑容满面。

银行地存款则依然有点少。一个月过去了。八家分行合起来吸收地存银才二十多万两。不过。随着银行年息八分调到七分后。一些人陡然明白过来。存款已经渐有起色。公布降息地第二天。吸收地存款一下子达到了三万多两。是以前地三倍多。

随着这么多金银币流入市场。市面渐渐已有不少人用金银币交易。前一阵子传地沸沸扬扬户部银行要发行纸钞地消息大家都自动当成流言。有了这样精美地银币。朝廷又何必发行什么纸钞。

除了王福。谁也没有想过。短短一个银行产生地效益会如此巨大。这还是银行只开设了京城地缘故。如果等到各个地方上地分行也开设起来。更不知会有多大。虽然许多地方分行效益会远低于户部

地银行。可是胜在数量多。联合起来未必就不能与京t[提并论。

京城户部银行营业后,地方上的反应也不慢,分行的筹建关系到明年地方是否能分税的问题,如果在明年府县中户部银行的分部还没有筹建完毕,三成的赋税就不能留在地方,地方官员自然不敢怠慢,一些地方在户部筹建分部的款还没有拨下来之前就迫不及待的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