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0、034(1 / 2)

34、034

我在古代当咸鱼

怎么回事呢,

柳静轩仔细回想了下。

当年他乘船前来凉州,带着皇帝的信任家人的期许,心中抱着大展身手的愿望。在想象中,

一切都很美好。

可真到了地方才发现,

一切都很难。

凉州有四大商家,

赵、刘、王、越,

财力非比寻常,由他们牵头联合那些小商人成立了凉州商会。四家相互通姻,互为姻亲,

在这凉州盘根错节,动一家而动四家。

知州府上上下下早就被他们打点好,

对那些衙役来说,

换知州和不换知州没什么区别。他们从这四家领的银子远远要多于官府给的那点饷银。

一开始柳静轩也很有信心,

觉得自己能改变现状。那些商会里的几大商家想请他吃饭听曲见上一见,

他是想都没想就直接拒接了。

他根本不屑同这些人为伍,更不会给他们一点期望。

那些人也没有生气,只说没关系,

来日方长。

柳静轩并没有把一群地位低下的商人看在眼里,但慢慢的他发现,

知州府的那些衙役表面上听从他的,私下里却对他的命令视而不见。他想要抓的人永远都抓不到,

他推行的政令处处受阻,根本实行不下去。

而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身边最信任的柳三被人用银子给迷花了眼迷失了心。也是,

人家随手给的银子比柳三这辈子见的都多。

银子给着,美人陪着,柳三的心自然就歪了。

柳静轩自幼就是天之骄子,别人巴结的对象,

完全没想到在凉州做事会这么艰难。他在凉州两个月一无所成,他也怕皇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一口气就那么憋在了心口。

做梦都想把路给走直了。

柳三自然知道他心里愁苦,所以在又一次商会派人说想和柳静轩一起吃个饭时,他开始劝说柳静轩和那些商人先接触接触,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当时柳静轩比较信任柳三,想想他说的话也有道理,不了解对手,又怎么可能抓住对手的把柄呢。

于是商会的这次邀请,柳静轩同意了。

江南风光好,多乡绅。

当晚,在凉州城最繁华的酒楼上,柳静轩第一次见凉州城内的四大商家和一些有学识的乡绅士族。

说话第一次见,这些商人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他们知道文人心气儿高,就让那些乡绅同柳静轩说话,讨论诗词典故,用此打开话匣子。而他们就坐在一旁听,姿态放的极低。

柳静轩说什么他们都应,哪怕是说一些讽刺的话,他们也乐呵呵的接受。

当晚那顿饭一吃,那些人表示,他们只是想认识认识柳静轩,并没有其他意思,毕竟大家认识了就是朋友。

那晚,柳静轩冷眼看着他们,心想,一定要看看他们想耍什么花招。

结果,当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发生。那晚之后,更是没有人给柳静轩送一两银子,也没有人求他办一件事。

相反,那些衙役对他的命令都执行的迅速。

他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政绩是越来越好看,名声也越来越好,都从凉州传到了京城。

他父亲和皇帝对此都很满意,觉得他在凉州大有作为。

柳静轩看到这情况,知道这些商人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好让他知道凉州是谁的地盘。请他吃饭他不去,就让他在凉州寸步难行。

柳三当时附和着说他这话太对了,那些商人就故意如此,然后用这种行为告诉他们,想要相安无事就得给那些人面子。

柳静轩当时怎么说的,他说他堂堂的知州,为何要给一群商人面子。

柳三没有接话,只劝慰说,他脾气也要稍微软一下才是,哪怕是面子上软和些。

柳静轩没理会柳三这话,他不想对那些商人软和,同时他也舍不得身上的名声。于是他趁此机会整改了下知州衙门,让那些一开始就不听话的刺头衙役全部滚蛋,又把自己带来的比较信任的人暂时充当衙役。

那些人只听他的命令,寻了闲时间,柳静轩还准备寻一些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的人来维护知州府的治安。

他做这些事时,没有任何困难。

再后来,商会那些人又请他吃过几次饭。每次去的都是最非常别雅的地方,听得是最美妙的曲子,看的是最曼妙的舞姿。

那些陪伴他的人,都是既有容貌又有才华。

文人都有这点雅趣,柳静轩也不例外,只是他一直心有防备,等着这群人出招,所以每次并没有表露出来。可这群人似乎就是单纯的请他吃饭,想要多了解他一番,并没有其他意思。

柳三说,是不是这些人在故意试探他们,找他们的弱点。

柳静轩觉得很有可能,反正他心里的那根筋一直绷着。他和那些人吃饭时从来不会喝酒,他怕喝酒误事。

直到他把衙门整肃了一遍,那时京中已经传来了柳静宜要和太子议亲之事。当时他已经下定决心扳倒这些商人商会。

而那些商人也听说了柳家要和太子结亲的消息,再次把他请到酒楼时,脸上很是惶恐,只在那里求饶。

柳静轩看着他们,心中有些得意。

那晚他喝了柳三递上来的一杯茶,没过多久头就晕晕乎乎的。

他感到自己被人扶进了一间满是香味的房子内,他能感到很多事,可他控制不住自己。

第二天他是在凉州最大的青楼醒来的,身边躺着楼里平日里只卖艺不卖身才情和容貌都绝然的淸倌儿,床边还有他摁过手印的各种借条。

没过多久,房内传来了丫头的惊叫声,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凉州知州宿在青楼。大周有律法规定,刑狱、监察、各州府官员不得狎妓。

那时柳静轩已经知道自己这是掉进别人挖好的窟窿里了。

等他混混沌沌的回到府衙,柳三带着他从京城带来的家丁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的请罪,只说他们没把持住自己,被人抓住了把柄。

如果那个时候柳静轩真同这些人鱼死网破,修书一封到京城,他虽然会丢官会失去皇帝的信任,但不至于会继续陷在这泥潭里。

可那个时候,柳静轩不想丢官也不敢丢,因为柳静宜的太子的婚事刚刚定下。

他要是在这个时候出了事,连累门楣,这门亲事定然要作废。到时不但柳静宜名声有损日后难以寻到更好的夫家,他父亲也会被皇帝斥责教子无方,柳家也会跟着完蛋。

再后来有人把那个给他送来了房契和一些摁了手印的借条,房子在知州府不远处,那个淸倌儿已在房子里住下。

送信的人一句话也没说,端看他自己的选择。

柳静轩沉默了很久,收下了房契和借条,后来剩余的借条,被人当着他的面烧掉了。

从那他就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凉州城,就算能改变也是在同那些人妥协后改变的,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什么都没变。

他自暴自弃,他家风清廉,平日里银子花费的都是有数的。

可在这凉州,慢慢的,他也习惯了去喝几十两一壶的酒,去吃一顿就能上百两的饭菜,穿最好的衣衫。

银子、各种各样的美人他们送,他就收。

34、034

坚持本心是一件很难的事,可被同化却是很快的一件事。

享乐容易,守本分难。

这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商人给他送银子,他给这些人庇护。

几大商家,谁家没个犯浑的人,出了事,只要他还是这凉州城的知州,就很容易就摆平了。

柳静轩也不是没为老百姓做一点好事,只是为老百姓做的那些事都是同那些商人的利益冲突很小的事。只要不是绝对的利益冲突,那些商人也不会太逼迫他。

那些商人在背后骂他假清高,可也不敢真的当面把他得罪死了。

贪官一旦心狠起来,也会要人命。

柳静轩对银子的胃口越来越大,收银子的借口越来越荒诞,行为也越来越放浪,夜宿青楼那是常有的事。那些商人对他越来越放心,只要柳静轩没有太过,彼此一直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那一切好说。

柳静轩还拿着银子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只要有银子,自然就有卖命的人,那些商户也不敢和他撕破脸。

双方就这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防备。

直到今年年初,这些人打起了他父亲的主意。

柳静轩心里一直明白,这些人一直想把他父亲和太子拉下水。知州这把,怎么比得上翰林院掌院学士和堂堂太子。

要是他们成了一体,日后太子登基,那他们不但有太子的把柄还有从龙之功,自然能得到更多好处。

只不过这两年柳静轩一直挡在前面没有牵这个线,现在眼瞅着挡不住了,他只能在这群人面前表示可以,但利益他拿大头。

稳住这群人后,他私底下尽快动作。

这群人敢想,他不敢。

这两年不是没有下面的官员往上报他做的这些事,结果那群人大部分被他们拉拢了,小部分被柳三带人给解决了。

银子柳静轩一直拿,杀人的事他不干。

他不干,那些人就让柳三干,事后还会和他汇报,他无论如何都洗不干净。

素安那个县令王鑫是例外。

王鑫平日里给人的感觉就胆小如鼠,再说素安也不是个富裕之地,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柳静轩也是偶然发现王鑫这人可利用,所以这次他故意借着王鑫的手往京城送了一道折子。他知道大皇子萧荣一直和太子不和,故意把折子往萧荣府上送。为了不让王鑫说漏嘴也为了保他一命,柳静轩把人给捉了起来,关在了窖里。

柳静轩这两年有属于自己的人,这件事自然不用柳三插手,商会那群人也就不知道。

所以这事整体来说办的还算顺利。

王鑫状告他的事从京城传到凉州时,他还趁机把那群商会的人给骂了一顿。

让他们立刻把王鑫找来,自然找不到人。

大家都说王鑫跑了。

这期间柳静轩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皇上若派的是太子一脉的人前来凉州,他就把自己的罪状光明正大递上去。皇上要是派的别人来,那他在这些人到来之前,就把自己犯下的事写一份给太子。

总之,他不是个什么好玩意,但也实在不敢连累家人连累太子妃。

听到是萧善前来,他心下大定。他早就听他父亲说过,萧善这人对太子很忠心。然后他以这个理由稳住了商会,行为则如同以往一样荒唐。

他做的事瞒不住,如今也没想瞒,事情到了这一地步,柳静轩只想当面陈述自己的罪行,至少让太子知道他没想过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