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有着商业基因在,文理失魂落魄人在街上晃悠时,正巧的碰到府城内有家布庄做生意不道义,明明对一走商定了大批的布,结果人辛辛苦苦的给运过来了,又不承认他们有定过布,就是想逼着对方走投无路的把布价压下来,他们好降低成本。
文理看着那萎靡的走商脑袋瓜子里的商业基因立马动了,柚城可是只有李家一家布铺,李家自产自销着数量极少,所以李家的布铺一直是供不应求。
奇货可居又是独家生意,自然这价就随便不到哪,寻常百姓哪买得起?
文理再一看走商手里的货,都不是啥上等的好布料,几乎全是麻布,唯二算得上价贵的,就两匹锦布。
这人脑瓜子一转,丫的拚了。
他从同窗那儿借了些银子后将走商的布全买了过来,然后运回柚城就在街边做起了二道贩/子。
贫困地方能出个秀才级为不易,一般都是门面担当,文理也是,所以不仅是官府不会找他麻烦,连李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主要还是这进李家没预知到事情的严重性。
挣银子这种事儿是会上瘾的,不到十天就轻轻松松挣了近百两的文理只觉自个以前的时光纯纯都是浪费,他读书多年同窗又多,对别人来说不好拿到的布匹对他来说并不算难,还完全没有自己开作坊的风险。
就这般着,两年时间文理将李家给挤得在柚城那是几乎已经活不下去,一边是买了房子买了铺子,而李家是连曾经的老客房都没能留住。
这事儿吧,你仔细想想好像也没啥不对,做生意本就是这样,你要不创新的一直吃老本,别人自会用创新的方式挤掉你。
但有些事儿没发生在自个头上不知痛,李家被打击得不轻,李家庭甚至是几度想要自裁向祖宗谢罪。
正好这时李家的一个举人朋友进京回来,见李家已经到了如此窘迫的局势,便提了祈宝儿放出风声免费教技术这事儿。
那位举人这般劝李老爷子:“你们李家这作坊和布庄做的也委实太过平淡,若不是你们李家身於柚城这贫瘠之地,你们李家都估计撑不到你这一代。”
“现今贤王爷那儿有些机会,虽说外界有传言贤王爷目的不明,似是对商户会有所不利,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贤王爷那是谁,她若是真缺银子什么,何至於用如此麻烦的法子?”
不用说抢了,她只要放出话来说需要,谁敢不主动送?!
“再说了,现今你李家已到了如此境地,还能有什么值得别人看中的?”
难不成看住你李家的几条狗命?
李家人自个一寻思,也对啊,就他们现在这样,还怕个甚哦。
然后李家老大就一个人背着包巅巅的去了京城,一个月后回来,不仅是带回了贤王爷派来帮他的人,还带回了两万两银子。
李家不整布庄了,而是在柚城外买了个庄子建起了造纸坊和造笔坊,还在城内开了间每层都将近有四百平的二层书肆。
李家的情况众所周知,所以他的这一翻举动大家伙都不用猜就知晓银子是从哪来的。
这和扶贫有啥区别?!
你说曾经那些躲得老远的一个个能不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