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点将
官家下定决心之后,消息就不用那么隐瞒了。
之前官家之所以要求他不要透露出去,主要就是还没下定最终决心,如果消息泄露,官家可能被舆论裹挟。
如今决心已下,就不用在偷偷摸摸了,史从云召集所有的军中都指挥使及其以上军官,下令让他们加紧训练,准备打仗,特别是新组建的控鹤第三,第四两厢。
因为如果让他来安排此战,他倾向於老兵打主力,把新组建的两厢带去跟着训练。
总体来说,南方的军队好对付一些,总比让他们直接去面对辽国好。
不过具体的安排不是他一人能决定的,最终还是要枢密院商量决定,官家点头。
四月中旬,第一批铁火炮生产出来,史从云去河边试爆,并且亲自命名为火雷。
最终效果比他想的好不少,爆炸的威力将一两米内放着的羊撕裂,炸得血肉模糊,当场惨死,飞溅的铁片轻易的击穿了立在几步外的铠甲,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乃至十几步外被破片击中的铁甲虽然没被击穿,也打出凹痕。
在场的赵侍剑,冯继升、郭廷谓、闾丘仲卿和司超、潘美、王仲、邵季等军中将领都看呆了,随即惊呼大喜。
史从云倒是没那么激动,因为预料之中。
宋、夏、辽、金时代,是中国重型甲胄的巅峰时代,宋朝的步人甲,西夏的铁鹞子,金朝的铁浮屠等,都是以武装到牙齿的厚重铁甲出名。
但到南宋及其之后,重甲就开始衰落了,为什么?因为火药崛起,宋朝的铁火雷就明确记载,起爆后的铁片已经可以击穿金军重甲,也是南宋对抗金军的重要手段。
火药武器的崛起,重甲的地位就不断下降。
以往几十斤的重甲披在身上,真正可以让冲锋陷阵的精锐做到不惧箭矢和普通刀剑,牺牲机动性换取变态的防御力。
结果火药一出,强大的动能面前,再高的防御也没用,如果超重甲无法提供有效防御,那就成巨大累赘了。所以往后的元、明、清,重甲逐步淘汰,防御力下降但更加轻便的棉甲逐渐崛起。
宋朝那种加了乱七八糟玩意的火药配方都能击穿重甲,何况是他这种改良过的。
当下史从云最担心的不是火药的威力,而是火药的产量和天气限制,这种东西产量太少,而且是很怕水的。
产量上不去,再有威力也没用,他不可能用几百颗火雷就能击败人家数万大军,给几千颗还勉强,如果有上万那就好了
不过那是在白日做梦。
冯继升说得清楚,到六月,顶多能产出三五百斤火药,这火雷每个碗口大,差不多一斤火药装一个多一点,也就是说,最终可能也就产出五百个左右。
五百个,也就是试试水。
另外一边,史从云也开始专门从控鹤军中挑选出二百操控投石车的老兵,让他们训练火雷的使用。
当下还是最原始的战术,点燃引线,然后用小型的投石机投出去,以求杀伤敌人。
四月底,官家下令召史从云入宫,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商议最终的出兵安排。
这件事足足讨论了两天,大家反覆推敲细节,最终决定战还是交给控鹤军去打,最终考虑了地方兵力,国库的能否支撑,训练新兵等重重因素之后,最终终於讨论出个方案来,官家也拍板答应。
枢密院制定的出兵计划大致依旧以史从云为西南都招讨使,率领全军讨伐武平、南平两地十二州。
以借道伐蜀的名义要求进入两国领地内,如果他们同意,入境之后迅速占领两地,重要关隘,如果不同意,直接以武力威胁他们投降,实在不行直接发起进攻。
至於到底要怎么打,打不打,可以由史从云这个大帅自己临时决断。
兵力配置为控鹤军四万人,驭浪军水军一万人,拢共五万,征发沿途乡兵,民夫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粮食将由大梁调集,经郑州,许昌,南阳,襄阳这一线运输,出兵路线也大致如此。
控鹤军四万人中,四厢每厢出一万人,这保证四万控鹤军,有两万老兵,两万新兵,老兵是中坚力量,新兵边打边学。
新兵有作战经验之后,回来也可以和剩下的新兵交流学习,这是史从云提出的,官家同意了。
同理,驭浪直也是左右厢各出两个军。
这个兵力配比得到枢密院和官家同意,於是批准他的出兵方案。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将领人选,史从云是主帅,都招讨使,负责全局指挥,是不可能亲自带兵去打的。
正如在淮南之战中,史从云指挥若定不假,但周军能胜利和他麾下猛将如云也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