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曾经被一些知名人士所收藏的话,这些人还有可能会在上边题诗或者题跋。就好像着名的“刷屏”狂魔干隆大帝,经其手收藏的书画,基本上最少都有三、五方收藏钤印,多的,更是多达几十方,最过分的就是其收藏的那幅赝品《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还生生在画面上加了多达56处的题诗和考证文字!
当然,除了干隆这种疯狂的举动会有毁画的嫌疑之外,这些钤印和题跋,也都是鉴定一幅传世书画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构成了这幅作品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这篇书法是张旭的真迹,那么绝对不可能只有一方钤印,就算是张旭之后的临摹之作,以这幅作品的水平,也不可能会没有人收藏!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可能,一个就是这幅作品确实是张旭真迹,只不过问世不久就被人当成陪葬埋到了地下。另一个可能则是,临摹这幅作品的是一名当代或者近代的书法大师,它存世的时间太短,那些钤印狂人还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痕迹。
不过这两种猜测都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个,如果是陪葬品,那么钤印这么少,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陪葬的时间非常早。
张旭是唐人,按照这个推论,这幅作品很可能会是从唐墓中被掘出来的。可是作为这么一幅知名的作品,如果是被正常的掘出来,早就轰动世界,而李逸从来就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消息,这么看来,这幅作品9o%以上的可能会是被盗墓贼盗墓所出。
只是这个推论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作为纸本书画作品,对於保存的环境要求极高,精心保管的传世作品被损毁的都不计其数,环境恶劣的古墓又怎么可能会保存的这么完整?
或者说,就算是在古墓的密闭空间中保存的尚算完整, 但像这种数百上千年都没有接触过空气的纸张,只怕是在被带出古墓的一瞬间就会化为飞灰,难道,这个盗墓贼居然还是个雅贼,还知道这幅作品的珍贵,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完善的保护措施?
李逸知道,即便是有这个可能,其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就只剩下了另一种可能,可是,不要说是当代、近代,就算是连古代那些书法大家都算上,能够将张旭书法临摹到这等境界的,李逸也想不出几人,更何况,如果是古人所临,又怎么可能会绕过钤印的问题?
绞尽脑汁的琢磨了一阵,李逸忽然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这篇作品就算是从古墓中被盗掘出来的,也绝对不可能会是唐墓,因为之前他还在长安碑林看到过这幅书法的石碑,那可是宋代才雕刻的!
这么说来,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那就是当代人所仿!
还真是可惜啊,这么一幅惊世的作品,推断到最后居然是新仿,相对於这个结论,李逸宁肯它身上背负这千古难解之谜,也不愿意看到它只是一幅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