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她,如果——
仁爱国小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六年级国语考卷中,最末一个单元的出现了这么一则考题——
如果
没有任何进一步应答解说,只有短短一行字:本大题10 分,请考生以此二字自由发挥。试卷后头,一片空白。
学生尽数傻眼,不知所措。
十二岁的孩子,在填鸭式教学中,尚缺些许想像、创意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六年二班薛舒晏同学的作答试卷里,即兴写下这么几行字:
如果,我有翅膀,我要化作小鸟自由飞翔。如果,我有鱼鳍,我可以变成小鱼游来游去。如果,我能预知生命长短,我会多抱抱我爱的人。如果,是不能飞的鸟、不能游的鱼、不能达成的想像。
如果,是凋零的悲伤。
人生只有一次。
没有如果。
短短几行字,拿下同年级里少数的满分。那一年,她父母骤逝。「如果」,其实是她说不出口的遗憾与忧伤。
他,如果——
无独有偶, 仁爱国小下学期第二次段考,二年级国语考卷中最末一个单元的造句,其中也有这么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