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2 / 2)

人从马上跌落,马又嘶嚎倒地。

后来者或为其牵绊,避之不及,撞个正着;或者反应迅速,朝着两侧调整阵型,可也不免如蚁群一般,被就此打散。原本整肃的阵型,几乎立刻被从中间撕开了一道口子。

燕临立在战车的高处了望,当机立断,命鼓手变化鼓点,改了行军令。骑兵从两翼出发,即刻包抄对方出击之阵营;举刀持盾的重步兵则如一杆长枪从对方已然撕裂的薄弱处突入,弓弩手的箭不再漫天飞射,而是同时掩护向对方阵中突入的重步兵行进!

此次攻打鞑靼,所挑选的兵种大部分都是行进迅速的兵种,又兼之燕临下令果断,毫不犹豫,其变化猝起不意,着实令鞑靼一方始料未及。

等对方将领意识到,已为时太晚——

鞑靼军阵的右翼一片四五千人,眼睁睁看着就在轻骑兵的包抄与重步兵的突进之中,硬生生被切割出来,与大军主力脱离!

而大干这一方的轻步兵,早已经等着他们!

喊杀之声顿起!

区区四五千人落入重围,纵使用力挣扎,拚杀不休,又如何能抵挡大干这边人数和兵种的优势?且落入敌手的包围之中,本就有恐慌之处,猛烈的攻势袭来,更使得众人溃不成军!

所有战争的胜局,都是从最初的一点小优势开始,抓住机会,滚雪球似的往下推进。

一分一毫,一尺一丈。

在以有备攻不备的情况下,年轻的将军竟展现出了惊人的沉稳与果决,半点不因本身就有的优势而有半分懈怠,甚至没有贪功冒进。

初次交锋折损四五千人,对於鞑靼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损失。

其后阵型几番变换,也始终不能重创对手。

倘若这时还要与大干做一时血勇之斗,无疑是打得上了头,不顾大局了。所以鞑靼一方在发起一波迅猛的冲锋之后,便直接鸣金收兵,着令所有兵士退守己方边城堡垒。

大干这方将领又不少都兴奋不已,几乎能看见军功就在眼前,想象起踏平鞑靼之后又该如何加官进爵,当即力荐燕临趁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一鼓作气将鞑靼的气焰铲灭,好叫他们知道知道大干还是那个大干,大干的铁蹄才是他们应当惧怕的。

岂料燕临竟置之不理。

几道号令下去,没有丝毫恋战,径直下令收兵回营!

军中难免有人有所非议。

然而胜绩在前,便是他们有非议,也无法阻挡燕临在军中忽然高涨起来的威信与声势,更不用说军中粮草调拨早已经换上了吕显的人,对燕临乃是言听计从,其他人根本没有说话调遣的权力。

粮草都没有,拿什么打仗?

便你肚子里有一千一万的不满,也只好忍耐着咬牙咽进去,营中议事时还要对这位年轻的将领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