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每年入秋, 边关都会出现动荡。自从残元逃到草原, 建立了北元政权,重新恢复了游牧爲主的生活。
一到冬天,如果粮草牲畜不够,就会骚扰边关,烧杀抢掠。此时大明主要以防御爲主,因爲大明的军队主要来自南方,很难熬得过草原的冬天, 很少主动攻击。冬天出击的下场, 基本都是在草原的暴风雪里迷失方向,然后集体冻死。
北元军队一般抢完就跑, 不会恋战, 反正大明军队不会一直追下去。
所以每次大明北伐反击, 基本都是等到开春,天气暖和些才会出发。入秋后边关局势紧张,各种军事动向和情报日夜不停的传到洪武帝的御案上。
从洪武帝渐渐冷却的眼神来看,局势不容乐观。
胡善围走的次日,正是霜降, 洪武帝大阅兵。
大明立国, 洪武帝认爲元朝礼乐崩坏,天下混乱无序,便启用各种古礼, 比如军事典礼, 推行旗纛祭祀, 在山川坛的左边设了专门的旗纛庙,供奉旗头大将,六纛大将等七大神位,每年惊蛰和霜降这两天,都命太子朱标率领诸王去祭祀旗纛。
今天霜降日,洪武帝亲自祭祀旗纛,幷在当日大阅兵。前些日子秋粮丰收,洪武帝命令各地粮官不要将征收的粮食的入国库,直接送往边关,成爲军粮,朝中议论纷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备战第四次北伐的征兆啊!
大阅当天,官员皆穿着大红便服,先去阅武门等候圣驾。
沐春作爲后军都督府二品指挥佥事,也在武官队伍里排队,不过他在一群公,侯,伯爵等武将面前,就显得官职低微了。
他爹西平侯沐英、叔祖父宋国公冯胜、舅舅郢国公冯诚都在最前排,他站在最后,只能看见前辈们的背影。
沐春抬头看天,心想善围姐姐现在到了那里呢?她此时此刻有没有和我看着同一个太阳?
耀眼的秋日刺痛了双眼,他放弃和太阳的对视,揉了揉眼睛,觉得眩晕,天也昏昏,地也昏昏,人也昏昏。善围姐姐出差的第一天,想她。
远处,鼓声大作,洪武乘坐车辇而来,文武百官跪拜,迎接圣驾,鸣金时方止鼓声。
洪武帝就御座,兵部尚书吴琳奏请:「令各营整搠兵马。」
台上吹号角,挥黄旗。沐春换了戎装,回到鹰扬卫,大阅开始。
先阅阵,鸣炮三响,官兵入校场,演示各种阵法。洪武帝看着沐春领着鹰扬卫进退得当,旗帜鲜
明,龙顔大悦,对西平侯沐英说道:「孺子可教矣。」
阅兵当日,不能说丧气话,沐英只得捏着鼻子说道:「沐春确实有进步。」
再阅射,参与阅射的范围就广了,在兵部尚书吴琳奏请之后,所有公爵,侯爵,伯爵,驸马,锦衣卫指挥使等等官阶大的武官,全部在将台比射箭的技术。
一共有两项比拼,一项是在马上射箭,可以射三箭;第二项是在下马,站在地上射六箭,一共九发。
若射中靶子红心,则鸣鼓以报,旁边还有御史和兵部官员记录监视,确保公平竞争。
在这些大将们比拼骑射的同时,校场另一边神机营开始在御前演练各种枪刀火器等,展示各种新式军械,洪武帝对火神枪、大炮等等火器格外有兴趣,甚至走下御座,详细观看。
等火器演练结束,另一边武将们的骑射比拼也结束了,吴尚书将结果呈给洪武帝观看,魏国公徐达、西平侯沐英这种沙场老将,都是九发九中。连青年一辈的沐春也是同样的好成绩,洪武帝当然开心了,特叫了年纪最小的沐春过来御座前,说道:「你今日表现不错,想要什么奖励?」
沐春说道:「按照大阅的射箭规矩,九发九中,奖励十两银牌即可。」
沐春脸皮再厚,也不敢多要。
上一次洪武帝将才十七岁的他封了后军都督府指挥佥事,朝中已经不少人不满,觉得不公平了。连亲爹沐英都求皇上要他先试官,再封官。
沐春表面依然吊儿郎当,其实内心压力很大,他在鹰扬卫近乎玩命似的操练军队,明明是个童子鶏,却故意装作风月场的老江湖,说些混帐话,做些猥琐动作,吓跑了善围姐姐,就是想要证明他对得起这个职位,不靠父亲的恩荫,他也可以封侯。
大阅已经到了尾声,紧张的气氛轻松下来,洪武帝看着军中人才济济,老中青都不曾断了传承,代代辈有人才出,这是大明即将开始第四次北伐的基础,洪武帝很是满意,充满信心。
遂赐了酒菜,百官谢恩。酒至半酣,沐春的舅舅、郢国公冯诚好像有些醉意了,指着沐英沐春父子两个说道:「都说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今日妹夫和外甥骑射成绩一样,平分秋色,可见妹夫宝刀未老,外甥还需努力啊。」
冯诚和沐英的矛盾,全城皆知,不少人起哄道:「今日机会难得,父子都在这里,可否再比一次,一决胜负?」
沐英不想打:赢了是他应该的,谁叫他是老子呢?若打不赢,输给亲儿子……有损顔面。
於是乎,沐英恨透了小舅子冯诚出的馊主意——你就是故意装醉!看我出丑!
洪武帝今天心情好,大阅意犹未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问沐春:「春儿,你敢不敢应战你父亲?」
沐春心中狂喜:我爹平时几乎见我就打!我是他儿子,不能反抗和他对打,否则就是不孝,每次只能狼狈逃跑,今日有机会和他公平对抗,简直天赐良机啊!
遂说道:「听凭皇上吩咐。」
洪武帝说道:「好,那就比骑射,在校场立九个靶子,你们父子骑马,从东西两个方向疾驰放箭,看谁射中的靶子多,谁就获胜。」
沐春:太好了!骑射正是我擅长的。
皇上金口玉言,沐英心里再不情愿,也要保持微笑,「臣,遵旨。」
沐春拿起长弓,正要下去准备,洪武帝看到他手中半旧的弓,一怔,问道:「春儿啊,这张弓似曾相识。」
沐春双手将长弓奉上,「皇上好眼力,这是微臣外祖父的旧物,舅舅赠给了微臣。」
郢国公冯国用,三十六岁就战死了。
洪武帝磨蹭着掌心里的长弓,昔日群雄争霸的场面涌上心头,「你外祖父是个英雄,倘若他还在世……」
洪武帝陷入回忆,在场老将触景伤情,纷纷叹息,就连燕王妃和徐增寿之父、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还感叹道:「当年绍兴之战,郢国公於我有救命之恩啊。他冲进去救了我,自己身受重伤,医治无效,就这么去了。」
提起父亲,第二任郢国公冯诚当场落了泪。
沐英见冯诚落泪,也跟着落泪哭老丈人。
虚僞!
沐春心中暗駡父亲,心想,我外祖父若还在世,我母亲就不会郁郁而终,你也不敢总是打我了。
众人感伤了好一会,待沐英和沐春父子开始比骑射时,已经黄昏了。夕阳西下,这个时辰对东边的人不利,因爲逆光骑射,很是耀眼,容易出现失误。
兵部尚书吴琳是个来自湖北黄冈的一只聪明的九头鸟,他拿着一块崭新的洪武通宝,说道:「位置掷币爲定,若是正面,西平侯在东,若是背面,西平侯在西。」
洪武通宝正面是字,背面标记了铜钱的重量。
父子谁占据地理优势,这就看天意了,和他这个裁判无关。
沐英豪迈的摆手说道:「不必了,我是他父亲,我去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