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胡善围 暮兰舟 2603 字 3个月前

第135章 「孰爲我父?孰爲我母?

人之将死, 沐英依然考虑的是云南的未来。沐春是他的继承人,此刻他将十年来镇守云南的基本原则交给长子, 「不服就打,这一点毋庸置疑,拳头要硬, 你的话才会有人听,一个唾沫一个钉。同样的,服软了就别打, 再大的私仇, 也要放到一边去,都是大明的子民, 大家以和爲贵。记住了没有?」

都这时候了, 沐春只得点头, 「我晓得。」

沐英指着沐晟说道:「你以后要听大哥的,就像听从我的命令一样,你要相信他, 尊敬他,如同对我。」

沐晟难过,都说不出话来, 只会点头,

沐英对沐春说道:「我给了你两次生命, 一次是你出生, 一次是昨天救你。除此之外, 类似父爱这种东西, 我从未给过你。所以,我不需要你报仇,也不需要你报答,你只需记住你姓沐,肩负沐家世代镇守云南的使命就够了。」

沐春总以爲,有爹不如没爹,现在爹真的要没了,却没有预料中「弹冠相庆」的解脱之感,肩上无形背上了责任,亲爹死了,他要继续完成在这块土地深耕的任务,沐春故作无所谓,说道:

「类似爱这种东西,我也从未给过你,我们算是扯平了。你不要说这些丧气话,你其实是个挺惜命的人——你爲了让我立刻出兵帮忙解围,又拉不下脸面在信里求我,就故意在写信的时候笔锋无力,制造出受伤病重的假像,逼我立刻出兵。」

被长子看穿,沐英淡淡一笑,「我四个儿子,你最聪明,心眼多,我们之间,不似父子,更似仇人,求个救还要用上计谋,父子关系到了这个地步,是我的报应。当年,你母亲……她是个骄傲的豪门大小姐。而我……就像你说的那样,爲了一口吃的可以跪下叫爹,我们在一起不合适。如果当年我有勇气抗旨与她和离,或许就不一样了。」

提起母亲,沐春没有好脸色,父母的悲剧婚姻,他是最大受害者,爹爹不疼,舅舅不爱,「没有什么如果,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你爲我做的第三桩好事,就是没有爲了面子,爲我做主娶一个妻子回家。」

言罢,沐春深深一鞠,「感谢父亲不娶之恩。」

在这个时代,婚姻和国家有关,和政治有关,和父母有关,就是和成婚的两人无关,沐英作爲父亲,他有权利这里这么做,只要娶回家,不管沐春承不承认,她都是沐春的妻子。

沐英无力的摆摆手,「你不用谢我,我其实考虑过这件事,我甚至想,等你生了个像你一样的儿子,被他狠狠折磨,你就会体谅我的处境。」

沐春目光渐冷。

沐英一笑,「我就是被你气吐血的时候想想而已,我整天忙於军务,那有空和儿子斗法,你将来娶了谁,如果顾忌我的几分生恩,就带着你的妻子去我的坟头,烧柱香报个名字就行了。我还有三个儿子,将来有的是后人延续沐家的使命,这才是我真正在乎的。所以,我没有搞这种互相折磨的宅斗游戏,沐家的悲剧婚姻……从我而起,从我……结束。」

言罢,沐英含笑而去。

沐家的祖坟在南京,沐英的墓地早就挖好了——沐春之母冯氏早逝,建了同穴不同室的夫妻合葬墓,现在只需打开墓门,将沐英抬进去即可。

停灵三日后,长子沐春扶棺回京,次子沐晟留守云南。

一路上,无论移民还是当地土人,「莫不奔号其门,泣语於路。」,万人相送,文人以诗挽之。

扶棺途中,沿路开始流行一首歌谣,「孰爲我父?孰爲我母?无母奚居,无父奚附,天梦梦乎?莫恤我穷乎!」

意思是我好可怜啊,死了娘啊又死了爹,将来该怎么办啊。

传说是长子沐春悲痛时所作,因言辞简单,朗朗上口,这首歌谣迅速在民间传唱开来,以纪念沐英,云南百姓将其视爲父。

其实是沐春的幕僚代做,利用父亲之死来收云南民心的。

一路土官,流官,还要当地百姓拜祭,送葬队伍走的很慢,这是绝好的传播机会,沐春以前是「行走的吴中艶曲」,他晓得歌谣的生命力,云南这块地方识字的人太少,口口相传是主流,没有比歌谣更能洗脑的了。

后来有人问沐春这首歌谣是否出自他手,沐春不答,只是对着父亲的棺材哭泣,沿路百姓看了,莫不跟着流泪,齐唱挽歌。

沐英之死的消息早就传到京城,洪武帝有二十几个儿子,没有谁能比得上这个义子,无论情感还是利益,都是一大损失,洪武帝悲痛不已,听到沐英已死,他比得知亲儿子鲁王之死更加痛苦。

洪武帝辍朝一日——鲁王死了都没耽误他上朝。还亲自写了祭文,派礼部官员代爲祭奠。

送葬队伍走到半路,洪武帝又下旨,追封沐英爲异姓王——黔宁王,谥号爲「昭靖」,按照王礼的规格下葬。

须知亲儿子鲁王死了,洪武帝给的谥号爲「荒」,荒唐的荒。

一个「昭靖」一个「荒」,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沐英封王之后,沐春又写了一首歌谣:「於畎於亩,是耕是籽。唯黍唯稌,以餴以饎。我有父母,先王之子。」

意思是说又有屋来又有田,又是耕来又是栽,各种粮食收成好,每天都能吃得饱,因爲我有了父母啊,他就是先王之子小春春!

黔宁王沐英是长子沐春一路扶棺送葬,云南百姓都看在眼里,这个先王之子当然就是沐春了。

这首歌谣正好和上一首「孰爲我父?孰爲我母?」对应起来了,痛失父母,没有吃穿,后来有了父母,有田地有粮食,这个父母就是先王之子,云南百姓找到了新的主心骨。

这两首歌谣首先在移民里流传,随后迅速在民间传唱开来。

沐英的棺木走了三个月才到京城,云南除了哑巴,就没有不会唱的了。至此,虽说沐春还没有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