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2)

胡善围 暮兰舟 2997 字 5个月前

第181章 无间道

经历两回波折, 太阳扒开乌云, 一缕金光撒在燕王的盔甲上, 仿佛镀了一层金光。燕王长得像父亲, 都是大头圆脸相貌端正之人, 加上常年杀伐决断, 在燕地不是帝王、更胜帝王的威信, 头顶着这道光环,看起来还真有些真龙天子的气象。

「靖难!必胜!」

战士们又喊起了口号, 「奉天靖难」誓师大会圆满成功。

燕王靖难的消息传到郊区通州,通州军民没有做任何的抵抗,皆自动归降燕王。

次日, 七月初八,靖难军攻破蓟州。遵化和密云主动投降, 归附燕王。

七月十一, 靖难军攻破居庸关。

七月十六,靖难军攻破怀来。

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燕王。

七月二十四,燕王府靖难军逼近谷王朱橞的藩地宣府。

谷王朱穗的生母是洪武朝最最倒霉的郭惠妃, 他外公就是郭子兴,郭子兴是孝慈皇后的养父,高祖皇帝当年只是郭子兴账下的仪仗兵, 人生第一桶金是杀了郭子兴的亲儿子、强娶了郭子兴的女儿爲妾, 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了其政治遗産而走向人生巅峰的。

这第一桶来的幷不光彩, 高祖皇帝一直防着小妾郭氏, 虽有生儿育女之功,也一直居於惠妃之位,从来不让她协理后宫。

郭惠妃一辈子老老实实给老朱家生孩子,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公主,其中一个公主还下嫁给了端敬贵妃郭氏的娘家武定侯府,本来以爲老实本分,到老能安享晚年的,可是高祖皇帝终究没有放过她,在临终时要郭惠妃跟着殉葬了……

当时高祖皇帝爲了防止藩王们对皇太孙造成威胁,还特地下旨命藩王不要回京奔丧,守在各自藩地举哀即可。

谷王是郭惠妃最小的儿子,晓得自己出身尴尬,因而从小懂事,习文练武,不敢惹事,就藩之后,虽没有燕王那样翻天覆地的成就,但宣府是大明九边重地,他组织翻修长城,带兵守护边关,自打他就藩以来,宣府就太平了,谷王是立下大功的。

谷王觉得自己老老实实镇守边关,待父亲驾崩,他或许能够凭借功劳,把胆战心惊一辈子的老母亲郭惠妃接到宣府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然而,他却接到了母亲殉葬的噩耗。

爹死娘殉葬,这种人伦惨剧搁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会当场崩溃,幸好谷王是坚强的,无奈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

然而,接受幷不表示服气。谷王没有燕王的大志向,如果要削藩,他放弃兵权,去当个闲散王爷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也晓得母妃爲啥老实了一辈子还要去殉葬,不就是爲了巩固新君的地位,让出了个清净的后宫,让新君没有任何掣肘么?

说到底,还是爲了给新君铺路。

现在燕王打到门口了,谷王手下有几万精锐府兵,且是常年镇守边关戍边的那种,地方军首领们集结到了谷王府,等谷王一声令下,立刻阻截燕王「叛军」。

以目前的实力,宣府是足可以与燕军一战的,阻击燕王挺进中原,但是谷王因多年积怨,有他自己的打算:南京的那个小皇帝,凭什么要我用拼了全部的家底甚至生命去阻截四哥的军队?

咱们很熟吗?小皇帝不是要削藩,逼死了湘王全家,还把五个兄弟们削成庶人,关在凤阳当阶下囚吗?

爲了保这个小皇帝,我娘苦了一辈子还要殉葬,一天福都享不着。

这个侄儿上了台,还整天把刀对准了皇室,无论皇叔还是姑姑辈的公主,简直无差别的攻击,这谁受得了啊?

说不定四哥上台,我的日子还能好过一些。

所以,谷王朱穗干脆撂挑子走人,带着府兵和王府妻小往京城方向而去,燕军不费吹灰之力,白白得了军事重地宣府……

七月二十七,道衍禅师用反间计使得松亭关守军们内讧,杀守将投降。

到了八月,燕军逼近大明镇守九边的辽王朱植的地盘。

辽王朱植是高丽贡女韩妃所生,韩妃死的早,因而避免的殉葬的命运。辽王和燕王平时幷不亲近,建文帝削藩,把燕王的亲弟弟周王朱橚先拿出来开岛,杀鶏儆猴,皇室公主藩王们多有上书爲医痴周王求情,但是辽王选择明哲保身,没有上书朝廷说情。

镇守大明九边的九大藩王因常年和北元对抗,保护大明边关,所以这九大藩王个个骁勇善战,藩王府府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辽王的实力和谷王不相上下,他十分鄙视谷王「懦弱无能」、居然都没有抵抗,就丢盔弃甲跑到京城,简直有辱大明九边九大藩王的威名。

所以燕王起兵谋反,辽王秣马厉兵,着实好好准备和燕王打一场,一来是保护自己的藩地,二来可以向小皇帝表忠心,将来即使被削,也能温柔一点的削。

辽王打着如意算盘,夜不解甲,枕戈以待,等待和四哥打一场硬仗。

与此同时,千里以外的京城。

大明皇宫,坤宁宫。

胡善围引领着郢王妃去见马皇后。

郢王妃郭氏、武定侯郭英嫡长女、端敬贵妃的亲侄女。以前郭家何等显赫,是高祖皇帝大清洗之后仅剩下的五大老牌勋贵家族之一,只是建文帝因郭二姑娘当了燕王世子的侧妃,因而不喜郭家,不重用郭家子弟,连给太子选伴读,京城五大勋贵有四大皆有孙辈入选,唯有郭家落空,眼瞅着要没落了。

马皇后夫唱妇随,丈夫故意冷着郭家,她对郢王妃郭氏这个皇婶也不好太亲热了,礼貌中的带着疏离。

郢王妃先行了君臣大礼,之后马皇后回了半礼,算是行家礼。

郢王妃郭氏说道:「今日拜见皇后,实乃因爲军机大事,但是皇上日理万机,无暇接见,只得托了胡尚宫来见皇后。」

马皇后蹙眉,「后宫不得干政,王妃岂能不知?」

胡善围将一封拆开的信件递给马皇后,「军情紧急,微臣看过之后,觉得极有价值,遂带着郢王妃见皇后。」

马皇后不信郢王妃,但是相信胡善围的判断能力,於是打开信件一瞧,顿时脸色大变,拿着信件去干清宫找建文帝。

这封信是燕王世子的侧妃郭二姑娘写给大姐郢王妃的,基本都是聊家常,其中有一段说辽王叔是个外冷心热的人,虽没给废爲庶人的周王求情,但是当燕王世子带着家人回到燕地时途经辽王藩地,辽王叔设宴款待,嘘寒问暖,还派兵护送。

郭二姑娘在信中还感叹,虽说她是燕王妃侧妃,但一直生活在京城,从未见过北平燕王府是什么样,还以爲九大藩王是各自爲阵,互不影响,现在看来,传闻都是假的,耳听爲虚,眼见爲实,皇叔们的真实关系其实都还不错。

建文帝看了,神色也是爲之一变,这些皇叔们真是奸诈啊,有人□□脸,有人唱白脸,差点又被骗了,这个辽王那里是上书的那样拼尽全力阻截燕军,分明是想带着军队投奔燕军,同流合污啊!

幸亏世子侧妃郭氏无意间吐露了天机,郢王妃深明大义,把家书送到皇宫。建文帝连忙下了一道圣旨,快马加鞭送到辽王朱植就藩的广宁。

广宁,辽王正召开阵前动员会,辽军的战意被煽动起来了,正欲与打着靖难的名义谋反的燕军决一死战。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