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空客飞机正在飞往达拉斯的夜空途中,商务舱里很安静,乘客们几乎都在睡觉,而叶惟借着灯光在看书,心头有很多凌乱在缠绕,没有整理出头绪前他睡不着。 `
旁边轻步走过的空姐瞥瞥他,登机时就认出了,也已经有过合影。
“嘿,玛尔。”叶惟看了她一眼。
玛尔停步弯腰,轻声问道:“惟格,需要我做什么?”如传闻中那样随和,还把升舱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你说人心中的激情会在冷静状态下呈现吗?”叶惟认真的问。玛尔一愣,激情?她打量了他几眼,语调有点暧昧:“我不知道,等下机了,我们再喝杯咖啡谈谈?”叶惟耸肩的笑说:“不了,我就是在做哲学思考。”玛尔笑脸着走开了。
叶惟继续看手上的《李安传》,上机前他没找到谁谈谈,就往书籍寻找启迪。这次他又从家中带走了些书,带在身边的有几本,《电影艺术》不管用,心理学经典《梦的解析》也不管用,再翻翻电影人的传记……
这些书都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有些地方以前没为意,理解和记忆都不深。
渐渐的看到什么,他顿时心头一跳,知道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
叶惟逐句地细看,虽然具体的不尽相同,但差不多是这种迷失的感觉。
而且这真有趣,他想起来了,《饮食男女》是早就看过的,以前初看这传记的时候特意去查过它的成绩,就用铅笔记在这段里的,翻过几页果然在书页空白处见到有:1994年,分,烂番茄新鲜度93%、喜爱度92%,北美票房7,294,,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他还记得这部华语电影被改编翻拍了两次,一次是拉美裔版,一次是非裔版,成绩都还不错。
这样的一部经典对於李安而言,却有着这么糟糕的拍摄期。
叶惟不由一声呵笑,心情涌动中继续看,很快又看到让他深省的几个段落:
叶惟读着读着,读到一句《饮食男女》在李安心中的位置:“对我来说,这始终是个谜。”这本传记成书於年,即是说李安拍完《卧虎藏龙》后都还是没弄懂《饮食男女》。
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觉得没拍好的、不对味的一部电影会是动人的经典?
李安的电影,叶惟早已全部都看过,“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自然不例外。
在他看来它毫无疑问是部经典,它最动人的地方就正在於它的走味,准确的说是走味与不走味之间,让整部影片笼罩着一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这种尴尬恰恰是影片的故事和时代背景的灵魂,聚集处身时代变革大潮中的鳏夫与其三个女儿,把当时台湾社会的转型交替、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的过程中的尴尬、不适和负罪感完全表现了出来。
每个人都在传统和潮流的抗衡夹缝中挣扎,从东方的压抑、含蓄、传承到西方的奔放、直接、自由,每个人最终都承认了自己的,鳏夫的老少恋、小女儿的未婚早孕、大女儿的闪婚,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没什么好回避的。但这也宣告东方传统风气的远去,大家庭的破败,反而是一直最西化最叛逆的二女儿留守传统,最后一幕更是令人意外的亲情流露。
时代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有些旧繁华终会成为历史,只能再在梦中寻觅得见。不过怎么变都好,东方式的亲情始终都在,传统也会以某种新方式得到保留和延续,往往是最意想不到的方式。
这不就是《饮食男女》的味道和劲道吗?这么好的电影,这么统一的尴尬滋味直至最后一幕,从尴尬猝然的百感交集。李安是在别扭什么、迷惑什么?
“哈哈哈。”叶惟不禁的哂笑,心中有些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