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他面色愁苦。从韩国被掳,与家乡隔着千山万水,能不愁苦吗?

郑国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国修水渠,暴露奸细身份之后,还能说动秦国君臣同意他继续修下去,可见口才不错,并非底层庶民,应该也是读过书,有过传承的士人。

春秋战国乱世,国君后人尚且沦为田间耕种的庶民,有士人沦为工匠也正常。

朱襄叫郑国来时,也叫上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墨家人和农家人。

农家和墨家原本较为严密的组织都已经散了,许明和相和就是最后一任首领。

这是许明和相和为了将农家、墨家的思想传下去所做的艰难决定。

他们现在留在了咸阳学宫,想与荀子一样以成为咸阳学宫教授的方式,把自己的学说传下去。

许明研究的是朱襄同款杂交育种,墨家则拿着朱襄给他们写的物理化学知识琢磨。除了完成朱襄所说把技术变成知识的愿望之外,他们也在重新着书,想让农家和墨家朴素的思想变成统治者能用的“工具”。

变成“工具”很可悲,但若连“工具”都不是,那再好的思想也只是镜花水月,看似美妙,实际一场空。

他们得接受这个。

不过农家和墨家虽然将组织散去,不再有“首领”。但在农家和墨家弟子心中,朱襄才是最后一任“首领”,自发跟随朱襄。

现在朱襄虽然没有门客,但家丁仆从如云,基本都是这两家弟子拖家带口混进来抢活干。

秦王柱知道农、墨两家的组织不会轻易散去,为了统治稳定,默许了这件事。

他不是秦昭襄王,不会非把朱襄身边伺候的人都变成自己的人,让朱襄呼吸都不自在。

秦王子楚继位后,就更不用说,直接让朱襄好好管。

所以朱襄现在如果振臂一呼,他身边的几百家丁就会抽出武器,告诉你什么叫诸子百家中的混社会的。

墨家和农家都曾达成了非儒即墨非儒即农的成就。

何况,朱襄身边的儒家弟子也挺多的。

郑国那张悲苦的脸,在看着朱襄身边两位抱剑的“家丁”时就一僵,不敢悲苦,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神色。

“做吧,别紧张,先看看地图,我要在广陵修几条灌溉水渠。”朱襄道,“我听闻你在水利灌溉修建上十分有才华,若干得好,我将你推举给秦王,成为官府供奉。”

郑国讨好的神色一僵。

朱襄对郑国笑了一下,道:“我听闻你曾是韩国官府供奉的工匠世家,若你真有本事,也能来秦国官府当供奉。待你去咸阳时,若想念家中人,可以在置办家产后将家人接来。”

郑国神思恍惚了一下,然后一张被晒得黝黑泛红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谢朱襄公!”

朱襄道:“这位叫焦匀,也擅长水利,是修墨家学说的学者。”

焦匀放下手中抱着的剑,对郑国颔首示意。

郑国看着焦匀那精悍如猛将的姿态,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