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姒伯阳眼睑低垂几分,打量着来拜谒的孔霍侯,手指缓然敲击身前公案,眸光流转间,带着些许审视的意味。
这位孔霍侯风姿潇洒,虽已年过四旬,但其气度洒脱极为不凡,举手投足自带一股风流,让人不禁侧目以待。
姒伯阳沉吟片刻,心绪迅速转动,缓缓开口:“孔姓,霍侯?”
孔姓为山阴氏大姓,与虞、魏、谢等三家,并称山阴四大姓,是山阴氏姒姓主脉下,势力最大的几大分家之一。
而孔霍侯是姒伯阳上位之后,率先谒见的孔姓之人。让姒伯阳都不得不重视,这关乎他日后大治山阴的谋略。
若能得到虞、魏、谢、孔四家支持,又有姒梓满等三辅臣从旁协助,姒伯阳的首领之位,才是真的稳如磐石。
孔霍侯面相和善,似是没察觉姒伯阳的目光一般,稍稍垂头,拱了拱手,道:“正是孔姓,霍侯!”
姒伯阳伸手,点了点一旁的客座,示意孔霍侯,道:“先生,落座,”
“霍侯,谢过姒首,”孔霍侯瞥了一眼身旁的客座,面上平静的施礼,卷起宽大的袖袍,不慌不忙的落入客座。
正坐主座的姒伯阳神态平和,道:“都言孔门有四贤,礼、义、孝、仁,不知先生可是四贤的那一位孔霍侯?”
他面露好奇,目光投向眼前这位中年人,道:“仁厚通达,孔霍侯?”
虽说孔门四贤在整个山阴氏,亦称得上是鼎鼎有名的人物。而姒伯阳身为山阴氏少主,不该连一面都没见过。
可是,姒伯阳这些年深居简出,有意无意的不现身於人前。故而只知孔门四贤的大名,却与这四贤素昧谋面。
面对姒伯阳的赞誉,孔霍侯谦逊回道:“姒首谬赞,仁厚通达,誉之太甚矣,霍侯当不得姒首,如此高的评价。”
“先生太谦矣!”
姒伯阳哈哈一笑:“孔门四贤,一贤云顿,博学古礼,二贤齐孙,豪侠义气,三贤广梁,孝感经纶,四贤霍侯,仁厚广济。”
“孔门四贤大名,可是享誉已久,伯阳常叹不能见得诸贤,与诸贤促膝长谈,今日倒是了了长久以来的一愿。”
“姒首盛情,霍侯真是汗颜!”孔霍侯显然没想到,这位新嗣位的首领,会是如此一个妙人,见人就先夸三分。
且句句都挠在了孔霍侯的痒处,让孔霍侯暗地里心花怒放,若不是孔霍侯心性确实沉稳,只怕此时已然失态。
姒伯阳轻声问道:“不知,先生今日来访,所为何来?”
孔霍侯沉声回道:“霍侯,是为先君而来,”
姒象重本是不该被称‘君’的,作为一方氏族首领,没有大国国君乃至人道天子的册封,擅自称‘君’可是僭越。
只是,姒象重在山阴氏威望极重,且会稽濒临南蛮,远离中土诸国,其荒芜偏僻自不必说,礼仪制度亦不严谨。
尤其是会稽这等偏远地域,对某些功绩极大、势力极强的氏族首领,也会被部属冠以‘君’号,以此彰显功业。
这就是山阴氏众人将姒象重称之为‘君’,而对姒伯阳被称‘首’的缘故。二者威望相差何其悬殊,岂能等同视之。
姒伯阳沉默了一下,道:“伯阳,愿闻其详,”
孔霍侯正襟危坐在客座上,拱手道:“姒首容禀,先君逝世,是为当今山阴第一大事,新旧交替,姒首承继。”
“然,
先君有大功於山阴,是我山阴英雄,先君罹难,於我山阴氏不吝地裂山崩,折脊梁之柱,痛煞山阴诸民。” 孔霍侯道:“故此,正值先君英灵未远,为悼先君之灵长眠,霍侯请命,用‘健奴’五百血祭,殉於先君墓前。”
“人殉?”
姒伯阳眉间一跳,五百条人命在孔霍侯口中,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让姒伯阳对孔霍侯‘仁厚’,有了另一面了解。
他心绪翻转,问道:“先君爱民,德行昭彰,为山阴氏上下皆知,今若是殉五百健奴入葬,是否有伤先君之德?”
这五百条人命取决於姒伯阳一念,哪怕他并无妇人之仁,可是用五百健奴生殉姒象重,还是让他心底有些冲疑。
这若是五百老弱,姒伯阳当然不会犹豫其殉葬。可这五百健奴,个个都是体魄强健的男子,是极为宝贵的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