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4书(1 / 2)

儒剑仙 七月未时 2329 字 2个月前

房屋内。

宋知书坐在书桌面前静心思索诸多事情。

他没有急着立刻默写儒家经文,而是捋一捋儒道这个点,之前乱写一通,没有得到回报,故而就没有继续认真思考。

如今得到宝塔,宋知书还是觉得有必要捋清楚前世儒家经典,好好去整理清楚,免得接下来出些差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儒家核心经文,便是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此为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此为五经,原本应当还有乐经,但因遗失在岁月之中,故而就只剩下五经了。

“朱熹曾言,先读四书,再读五经,而且给过明确的阅读顺序,先读大学,再读论语,而后孟子,最后中庸。”

“五经顺序则为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礼记,依次而阅。”

宋知书心中暗道,大部分人对四书五经只是略微有一个概念,知道古人要学习这几本书,可实际上真正读过的人少之又少。

饶是宋知书初次阅读四书五经时,也被其中的文字给整糊涂了,若不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爱好,说实话大部分人很难沉下心神去看。

四书五经乃是文学瑰宝,整体都是向善之道,是君子之道,也是儒家之道,明悟真善,知晓道德,懂得天命,遵循自然,寻找方向,立下君子之命。

四书的很多学问,就是为了解释五经,所以先读四书再读五经,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既然是走儒道,就绕不开四书五经,书桌面前,宋知书认认真真的去整理以及思考。

他执笔,在宣纸上落字,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大学,自礼记摘抄而出,其意是教读书人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故而大学名为大人之学。”

“古今往来的读书人都推崇此书,不仅仅是因为朱熹圣人的推崇,更主要的是,大学之道,就是德行之道,不好好学习,便极容易成为小人,格局之小,自私自利,令人厌恶。”

“而中庸,则更加不凡,中庸之道,并非是平平无奇之意,中,指的便是取天地之正气,庸其意便是用出之意,广为天下之大用,得到天地正气,要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用出来。”

“唯有用的恰到好处,这便是中庸之道。”

宋知书不断落笔,将自己的想法落在白色宣纸之上,一来是记录,二来是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思维。

“论语,乃是孔圣人与弟子之间的对话,一问一答,便是将大学之道与中庸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问答,学生询问,圣人解惑。

“孟子,乃是四书之中,字数最多者,尤其是孟圣人所在的时代,正是诸子百家盛行时代,与道家有莫大关系,故而孟子针对气这个点有极强的见解。”

“浩然正气便是孟圣人所提,吾善养浩然正气,阐述性命双修之道,性为心性,命为气数。”

宋知书将四书的要领概括一番。

紧接着自言自语道。

“以我现在的情况而言,还是要熟读大学之道。”

“按理说如若这个世界上儒道本质不变,无论是驾驭天下万民,还是用来修身养性,那么四书五经绝对是瑰宝中的瑰宝。”

“不管这个世界有多少年的文明,真正的着作,根本不是时间积累而出,看的便是思想,就如同前世一般,史前文明依旧有灵长类生物,

但却没有思想。”  “这个时代,纵然时间够长,五千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儒家经文这种东西,绝对不是靠时间堆上来的。”

“很显然,我之前读书,没有理解其中奥义,没有真正去思考,更多的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想法去看,故而毫无长进,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影响。”

“现在的我,必须要认真读书,并非是刻意研究,而是发自内心去看待这些文章,用心去感悟,用思想去理解,用行为去印证,如此一来,或许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宋知书自语道。

他曾经遇到过一名国学大师,提出过两个问题,那就是四书五经会不会有朝一日被淘汰,亦或者是说时间线拉长,是否会出现更多璀璨的经文瑰宝?

这两个问题提出,那名国学大师只是思考片刻便做出了回答。

不一定。

他没有完全否决自己的观点,但也不是非常赞同自己的观点,不否认的原因是,这本身就是一个猜想,有无数可能性,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假设。

但不赞同的原因对方也向自己解释清楚了。

任何流传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满足几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一来是着作者拥有极高的智慧,而这个着作者又要通过周边的事物,进行不断的思考,最终才能着书,最重要的就是环境也要影响。

如果人人都追求金钱名利,趋炎附势,就算是十万年的文明,也不可能诞生一本文学瑰宝,这就是为什么前世现代很难出现文学经典的原因了。

大环境决定了很多很多,而对比这个世界,人人追求的是什么?长生修仙,王朝争霸,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儒学瑰宝。

当然这点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验证,但不管如何,前世的儒学经典,一定无比珍贵,绝对不会因为任何因素影响本身的价值。

想法确定。

宋知书将面上的宣纸烧毁,紧接着如往日一般,再去默写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宋知书这一次默写的很慢,每写完一段,他都会停下来细细思考,重新去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甚至宋知书特意停顿下来,自我讲解与阐述这些话。

“大学的宗旨在於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弃旧图新,在於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为君子也,君子之道,开放格局,心胸辽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