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桥说到此处,略顿了顿,这才接着说道:“其时大明强盛,朱棣这小子当皇帝不行,带兵打仗却是不错,将鞑子远远得赶到漠北,再也不敢南下骚扰。至於东南沿海,大明水军威风无比,海盗绝迹,商旅畅行,哪有现在那些让人谈之色变的倭寇的影子。是以如此浩大的工程,却也并未激起民变。
“我站在大殿之中,望着那座孤零零的人像,心下不由疑云大起。成祖花费这么多心血和财力,建了这座大报恩寺,为何规制最为宏伟雄壮的大殿之内,却是这样一副寒酸肃杀的模样?我在寺门处的敕建大报恩寺广报碑上,看到碑文述说,建寺之时,奉朱棣之命监工的乃是大太监郑和。这郑和原名马三保,是朱棣最为信任的内臣,不只在朱棣身边服侍,靖难之役时还曾带兵作战。其后更是接了朱棣的密令,率领船队七次远赴万里海外,宣扬大明国威,震慑周边各国,是大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其时朱棣不只重建锦衣卫,还设置了东厂,由心腹太监充任,监视朝臣和百姓。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督公有先斩后奏之权,可以说得上权势煊天,便是阁老大臣,却也不放在他们眼中。只不过只有这位三保太监,终其一生,历任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督公,见了他只有恭敬避让的份儿,不敢稍有得罪。待到了宣宗朝时,郑和以内臣的身份,出任南京守备,成为封疆大吏,这份恩宠,前所未有。此人历经三朝,皆受皇帝宠信,既然奉命建造这大报恩寺,又怎么会将最重要的大殿,弄得如此简陋?”
厉秋风听司徒桥提到郑和之名,心下却是一凛。他在锦衣卫的档案之中,多次见过此人的名字,知道这人是成祖皇帝的心腹,深受成祖皇帝的信任。姚广孝为成祖的谋主,其地位不亚於诸葛亮於刘备、刘伯温於朱元璋,只是郑和却领有成祖皇帝密令,暗地里监视姚广孝。而从锦主卫密档之中,厉秋风还知道一个秘密,便是这郑和不只心思缜密,做事谨慎,而且身负绝技,是一位武学大高手。曾於一夜之间,连杀十七名狙击燕王朱棣的刺客。杀人之时,他只是凭着一双肉掌,并未动用刀剑等兵器。而被他杀掉的刺客,只是眉心现出极细小的一个红点,不知道他用的是何兵器,才能以如此微小的创口而杀死对手。更有记录说他动手之时,身形飘忽,趋退闪避犹如鬼魅,天下无人可敌。想不到这样一个人物,却也与今日之事大有关联。
厉秋风思虑之时,司徒桥却仍然接着说道:“我越想越是心惊,更想将这事情查个清楚。於是壮着胆子,慢慢走到那人像之前。其时夜色深沉,这大殿之中又无烛火,只能影影绰绰看到那人像的轮廓而已。至於面貌服饰,却压根看不清楚。我心中暗想,这大殿如此古怪,只怕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说到此处,冷不防林义郎在旁边接口说道:“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金银珠宝!”
司徒桥却不理他, 仍是自顾自地说道:“我这人对建造之术,还有机关消息,最是喜好不过。其时心下好奇,便不顾及其它,耳听得殿外一片寂静,便将牙一咬,从怀中掏出了火折子,轻轻晃了几晃,将火折子点亮,举在身前,向那人像照去。只是仔细一看,不由大惊失色。”
众人听他说到此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知道他定是有了重大发现,是以也都屏住了呼吸,听他继续讲下去。只听司徒桥说道:“那火折子的火光微弱,只能照见不大的一块地方。我发现那人像之前放着一张长案,只是这长案不似其它寺院佛像前的供桌那般摆满供品,而是空空如也,仔细望去,案上还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长案之后,便是那座两丈多高的人像。塑的是一位中年贵妇,头戴凤冠,身披黄色锦袍,外罩霞帔,虽然只是在一点如豆般的火光照耀之下,这身打扮却也是华丽无比。
“我见这人像的衣冠如此华贵,心下震惊,便向那人像的面部望了过去。只不过这一望之下,更为心惊。原以为这人像服饰已如此华丽,想来此人的面貌一定是雍容华贵。只是借着微弱的火光,却发现那人像的面目却是刻画的潦草无比,便似一个全无绘画手艺的孩童,拿着笔在一块白板上随意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一般,使得这人像如同寻常百姓家白事时烧给亡者的纸人一般,看上去极为丑陋,却又有几分诡异。”
司徒桥说到这里,看着众人说道:“各位不妨猜一猜,那人像塑的到底是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