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见李治犹豫不决,心中怨恨之极,对李治说道,长孙无忌和於志宁、诸遂良这几个家伙虽然在朝廷之中经营多年,同党重多,不过他们都是文臣,没有什么了不起。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之中,李绩是武将出身,在军中与李靖齐名,素有威望。若是李绩支持陛下,长孙无忌等人即便反对,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李治听了武氏的劝说,暗地里召见徐世绩,询问他对“废王立武”一事有何见解。徐世绩道,此乃陛下家事,何必询问臣子?正是一语点破了梦中人,李治闻言心中大喜,当即重赏徐世绩,下诏册封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虽然心中不满,可是李治独断专行,此事已是木已成舟,只得作罢。从此不只李治视徐世绩为心腹股肱之臣,武氏对徐世绩也甚是感激,即便她先后害死了长孙无忌、诸遂良等顾命大臣,却始终对徐世绩礼敬有加,并未下毒手害他。
厉秋风记得他师父讲述这段故事之时,曾经叹息着说道,徐世绩少年之时任侠使气,对朋友肝胆相照,确实是一位英雄豪杰,只是年纪渐长,他的性子大变,多了许多文人习气,时时想着明哲保身,与李靖、秦琼等同僚相比,多了几分世故圆滑。李世民以为徐世绩不只精通兵法,而且能够随机应变,调理阴阳,除了做武将领兵征战之外,还可以做文臣治国。是以驾崩之前,李世民吩咐李治,他登基之后,要提拔徐世绩为相国,必定能够助他压服重臣,稳定朝政。
武氏乱政之时,许多太宗朝的重臣和名将心怀不满,即便不像长孙无忌、於志宁、诸遂良等人站出来阻止,也绝对不会随声附和,许多人在暗地里痛骂武氏无耻。后来武则天任用酷吏,奖赏告密者,便是因为朝中对他不满的大臣太多,才会利用这些酷吏和卑鄙小人来构陷和杀戮大臣。徐世绩是太宗朝名将之一,深得李世民信任,又做了高宗朝的相国,於公於私,都应当像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一样,阻止武氏做皇后。而且他在军中威名赫赫,若是能够与长孙无忌一起劝说李治,李治宠爱武氏,顾忌到这一文一武两大重臣反对,绝对不敢轻易册封武氏为后。就算徐世绩不想得罪李治和武后,大不了沉默不语,也算对得起对他信任有加的李世民。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他说的那一句话,使得李治不顾众臣的反对,放心大胆地册封武氏为皇后,最终酿成武氏乱政的大祸,险些断送了大唐江山。
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虽然徐世绩活着之时逃过了武则天的毒手,得以善终,死后陪葬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可以说是极尽哀荣,但是他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兵败被杀,武则天恨徐敬业到了极处,不只灭了徐氏一族,还削了徐世绩的爵位,派人掘了徐世绩的坟墓。可笑百姓传颂徐世绩是神机妙算的徐茂公,以机智而论,不在昔年诸葛武侯之下,没想到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报应不爽。
厉秋风知道自己的师父虽然是一位隐士,但是他不只武功高强,而且学富五车,即便是状元郎,学识也比不过他。是以师父讲述的这些旧事,想来不会虚假。包熙看到武则天召见长孙无忌和徐世绩,还说这两人联手与武则天作对,纯属胡说八道!布衣老者这番话破绽甚多,只怕他真是一时起意编造出来的假话。只是不晓得他罗罗嗦嗦讲了大半天,到底想说些什么?!
厉秋风思忖之际,只听灰衣老者接着说道:“华服女子不等那名宫女说完,便即冷笑了一声,吓得那名宫女急忙闭上了嘴巴,躬着身子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华服女子冷笑着说道,这两个老家伙都是狡诈之辈,说起话来阴阳怪气,处处暗藏祸心,看似话语平常,其实每一句话都如同刀子一般。当年诸遂良在二圣面前公然咆哮,可恶之极,今日这两个老家伙虽然不像诸遂良那般大喊大叫,可是要比诸遂良更加阴险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