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秋风少年老成,平日里言行谨慎,不苟言笑,极少与人打趣说笑。可是此时听哲别说话,竟然险些笑出声来,暗想世间传说诸葛武侯草船借箭,戏弄曹操和周瑜,这段故事甚是精彩。我曾问过师父,此事是真是假。师父只是摇了摇头,笑而不语。后来我到了京城,在锦衣卫南镇抚司当差,闲暇之时在茶馆听人说书,将这段故事说得更是玄而又玄。不过在宫中当值之时,曾听几位侍读的翰林说过,所谓诸葛武侯草船借箭,只是后人的附会传说罢了。真正做过此事的乃是吴主孙权,不过此事颇为平淡,远不如传说那般精彩。据那几位翰林讲述,昔年曹操统率大军逼近江南,与吴主孙权隔长江对峙。双方各自派出小股船队在江面上交战,曹操手下的将士来自北方,虽然弓马娴熟,但是并不精通水战,是以在长江江面上与吴军交锋,被吴军打得大败。曹操见此情形,急忙鸣金收兵,在长江北岸结寨坚守,不与东吴水军交战。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为了打探曹军水寨的虚实,亲自乘坐一艘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近前。曹操听说东吴战船逼近水寨,断定是东吴的首脑人物前来探营,下令诸军严加戒备,不得轻出,以免中了敌人的埋伏。若是敌军试图攻打水寨,只须以弓箭射之便可,不可轻易与敌军交锋。曹操手下的将军看到东吴的大船逼近水寨,不敢违抗曹操的军令率领将士出战,只得下令放箭御敌。曹军水寨万箭齐发,将孙权乘坐的大船朝向曹军水寨一侧射得如同刺蝟一般,船身因此而倾斜,似乎就要倾覆在江中,船上的东吴将士都有一些惊惶失措。孙权见此情形,下令掉转船头,将大船的另一侧朝向曹军。曹军见东吴大船在江中转来转去,不知道东吴在搞什么玄虚,不敢出寨迎敌,仍然以羽箭攻之,如此一来,“箭均船平”,船身变得平稳起来。孙权看清楚了曹军水寨的情形,这才下令离开曹军水寨,返回江南大营。据说孙权离开曹军水寨之时,还下令船上的乐工吹箫奏乐,安然而归。事后曹操听说当晚孙权就在大船上,对孙权甚是佩服,不由感叹着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段旧事被百姓口口相传,因为大伙都对诸葛武侯十分尊敬,因此演绎成了诸葛武侯草船借箭的故事。哲别虽然是鞑子,不过他出生在扶桑国,身边都是一些粗鲁少文之辈,或许这些人的祖辈知道诸葛武侯草船借箭的故事,口口相传之时有了许多谬误之处,最后传到哲别耳中,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可笑哲别言之凿凿,还以为此事千真万确,着实可笑。
厉秋风虽然心中对哲别讲述的这段故事颇为不屑,不过脸上神情如常,并无丝毫取笑之意,口中说道:“哲别先生精通韬略,将池田家兵马的破绽看得清清楚楚,如此一来,就算池田家兵马再多,却也奈何不了哲别先生。”
哲别听厉秋风夸赞自己,心中颇为得意,不过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脸上又露出了些许忧色,口中说道:“池田家家主池田骏算得上一号人物,不过在扶桑国数十位大名之中略显平庸,与北条氏、武田氏、上杉氏等大名相比,池田家差得远了。此时咱们若是面对北条氏等大名的兵马,哪里能够如此从容?只怕一个照面,便要被敌人打得全军覆没了。”
厉秋风听哲别如此一说,心中一凛,暗想哲别心高气傲,当日虽然折在我的手中,却也并无求饶之意,可是听他提起北条、武田、上杉等大名,
语气之中颇有忌惮之意,难道这几家大名比哲别还要厉害不成? 念及此处,厉秋风正要开口说话,只听哲别接着说道:“池田一昭才智平庸,见识浅陋,不足为惧。想来伏击咱们黄金寨的计谋并非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他手下的将军出谋划策,他才敢偷袭咱们。只是池田一昭为人贪婪,赏罚不明,池田家的将士对他并不信服,是以打起仗来并不肯出全力,一旦遭遇挫败,这些将士转身便逃,极少有要肯死心塌地为池田一归卖命。幸亏如此,咱们才能勉强自保。嘿嘿,若是池田骏这个老家伙亲自出马,率领大军围攻咱们,只怕早已得手了。”
哲别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池田家的兵马虽然败退,不过并未伤筋动骨,不会逃得太远。在下让兄弟们追杀过去,只是想趁着池田家兵马军心不稳之机, 吓唬这些王八蛋,让他们逃得再远一些。如此一来,留在这里的兄弟可以捡拾羽箭,为已所用。这一战池田家死伤了百余名军士,池田一昭受了惊吓,不会立即卷土重来,咱们可以从容应对,与这个王八蛋周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