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
听到这两个字,饶是独得圣宠的十三皇子,都不自觉的一阵龇牙咧嘴。
一介商贾,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千古往来恐怕也就只有晋商了。
“这可不好办……”
十三皇子是有些骄横,但能在宫廷博弈当中滋润的活到现在,而且还能得到皇帝的恩宠,脑子肯定还是够用的。
其他的如同江湖门派,甚至於藩王,他都可以不放在眼中。
可唯独这晋商不同,知道更多内幕的十三皇子明白,这个时候得罪晋商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毕竟很多朝堂大佬,都和晋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想要和太子党博弈,光靠着母亲的娘家人是远远不够的。
如此一来,他听到有晋商参合其中,才会如此犹豫。
“主子爷,恕奴婢多嘴,此刻正是对晋商下手的最好时机!”
看到十三皇子的神情,韩忠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该自己出声了。
“哦?你且说来听听!”
十三皇子看了一眼韩忠,示意韩忠继续说下去。
“敢问殿下,现如今朝廷最缺什么?”
韩忠没有立刻说出他的想法,而是反问道。
十三皇子闻言,几乎是下意识的说道:“如今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朝廷最缺的当然是粮米和银子了!”
“正是!”
张孝同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这些东西,正好保定府内就有不少!”
“晋商?”
不等张孝同说完,十三皇子已经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了。
只是,这其中需要冒的风险太大,对十三皇子来说,根本就不划算。
“这只是其一!”
李信跟着上前一步,对着十三皇子说道:“晋商囤货居奇,这些年聚集了庞大的财富,而他们用银子开路,和朝堂不少黄紫贵胄都有所交集。”
十三皇子闻言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想直接动晋商的原因。
“只是,这些晋商和黄紫贵胄,却多是太子一党的人,若是任由他们如此下去,对您来说……”
韩忠收尾,话却没有说尽!
十三皇子脸色一阵变换,心里正在权衡利弊。
这三人的话虽然浅显,却也说到了十三皇子的心坎上。
他是独得圣宠,可身在皇族,单单有皇帝的圣宠是不够的!
皇帝总有驾崩的一天,而在此之后,朝堂大权,兵权等等这些可都握在大臣的手中。
到那个时候,他凭什么可身为皇帝嫡长子的太子争?
“现如今虽然主子爷遭了一场厄运,可这未必也不是一个机会!”
“只要将晋商和云王造反勾连在一起,朝堂上很多人都会被清除,太子一党和晋商越是密切,陛下对太子的猜忌越重。
到时候主子爷就可以顺理成章,将心腹之人安排进去,如此一来,您和太子之间,攻守之势必将逆转!”
韩忠一口气,直接将他们几人在逍遥楼商量的内容全都说了出来。
“放肆!!”
十三皇子怒目圆睁,顺手将手中茶盏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你们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妄议超纲,还敢教唆本殿下与太子之间的血脉亲情!
你们可知,这是犯了灭九族的重罪!”
“若不是看在你们救驾有功,本殿下现在就可以将你们三人满门抄斩!”
十三皇子声色厉茬,对着三人一阵怒斥。
可低头不语的三人,却在这个时候互相隐晦的交换了一个眼神。
表忠心的时候到了……
李信后撤一步,随即猛地抽出腰刀。
“你……你要干什么?!”
十三皇子眼见李信拔刀,脸上的怒气瞬间变成了恐惧。
毕竟刚刚才从鬼门关回来,看到这铁片子脑子就直迷糊。
十三皇子心中有些懊悔,是不是刚刚话说的有些重了?
这要是把眼前这三人逼急了,给自己一刀,然后说自己重伤不治……
上哪说理去?
好在,李信抽出腰刀之后,双手平举起腰刀,将刀柄递到了十三皇子的面前。
“主子爷,我三人忠心耿耿,若言语之间触犯了您,属下万死难恕其罪!”
扑通!
张孝同和韩忠,也在这个时候跪在了十三皇子面前,一副任由宰割的模样。
“哈哈哈,好,好!好!”
十三皇子回过神来,拿过李信递过来的腰刀,朝着跪在地上的三人走去。
两者之间不过三五步的距离,只是十三皇子每走一步,三人心中都不免咯噔一下。
“三位爱卿果然忠心,本殿下岂会怪罪你们!”
说着,十三皇子伸手,亲自将三人一一扶了起来。
“刚刚不过是本殿下试探三位而已,毕竟身在深宫之中,轻信与人便是大忌!”
十三皇子将三人扶起来之后,还不忘安慰两句。
三人自然连连点头,甚至於韩忠还拍出一溜烟的马屁来。
太监这行当,心要恶毒嘴要甜,不然一辈子都是净事房干杂活的命!
“既然要动手,就需要仔细谋划一番,不然露出一丝破绽,别说你们三人,便是本殿下也脱不了干系!”
既然投名状都纳了,十三皇子与几人商量起其中的细节来。
韩忠从怀中掏出一张信笺,双手递到了十三皇子的面前。
“这是……”
十三皇子接过信笺,发现这是一封奏折。
而看清楚里面的内容之后,十三皇子脸上不竟露出了喜色。
“看来司礼监的那些奴婢都是睁眼瞎,你如此才思敏捷的之人,居然仅做到一府的镇守司总管,却暴殄天物。
依照本殿下来看,你便是掌管东厂,做个东厂督公都绰绰有余!”
十三皇子看向韩忠,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而说到东厂督公这四个字的时候,更是咬的特别重。
其中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主子爷谬赞了……”
韩忠很是含蓄的一笑,随即后撤一步。
张孝同上前,从一旁的案牍上拿过笔墨纸砚,亲自研墨。
十三皇子提笔,将韩忠拿出来的信笺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抄录在一本奏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