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上古吐纳术?”
众道士均是摇头摆手,哄然道:“没兴趣,没兴趣!谁会放着《璿玑》不参悟,跑去参悟那玩意儿?”
“我说太素老道儿,你不会是后悔拿出了《璿玑》,想要重新收回去,所以胡乱拿个无名经文,冠以上古吐纳术的名头来打发我们吧?”有人半真半假地打趣道。
此人一身杏黄道袍,正是三大道门中陵水道的大长老,“老神仙”尚方道人座下大弟子,袁知命!
尚方道人年事已高,未能与会,便是他带领陵水道的杏黄道袍们来此论道。
“贫道若有藏私之心,便不会广邀道友来此了。这无名吐纳术同样非凡,更贵在完整流畅,毫无缺漏,或许对参悟《璿玑》有触类旁通之效。诸位可以先听一听,若是瞧不上眼,再去苦参《璿玑残卷》也不冲。”
太素端起纸笺,神色庄重,缓缓开口诵读。殿下众人一开始漫不经心,到后来也都肃穆起来,目光灼灼望着太素手中的纸笺。
“这……这其中的道韵玄理……恐怕《璿玑》也不过如此了吧。”
“你们说说,好东西凭啥都被太一宫给得了?”
“太素手底下究竟还藏了多少好东西?”
……
……
“嗬嗬,不愧是学道最精的青牛观,这句话贫道参读一夜也未解其意,却被史天君一语道破。”太素抚须而笑。
“若非太素真人慷慨,我区区老道,如何能够悟破这句话。”一位面容清臒、青衣委地的老道人欠身道。
这位不起眼的老人,赫然正是三大道门中青牛观的“老神仙”,史天君。他以长寿闻名,传说已有一百八十余岁的高龄,此番却亲身赴会,而且看起来满面红光,不像垂暮之人。
说到武功,德高望重的史天君可能还不如一介行伍兵卒;但说到对大道元义的钻研,史天君可以稳稳排进南楚国前三甲,就算再加上毗邻的北隍国也是一样,而且越是得道高人,越是心悦诚服。
一里青牛观,门人不足百。藏经若河沙,大道有三千!
一百多年前,青牛观原本名不见经传,是一位逃婚出家修道的史姓少年郎穷尽一生之功,从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古籍从推算出了真气修行之法……《四时天循录》。
从此,拥有真气修行法的青牛观,一跃成为三大道门之一。
“哈哈,史天君,你就别谦虚了,谁不知道青牛观素来专精大道,心无旁骛。不比我们这些‘以武护道’的门派,一边修大道,一边修内功,正应了那句博而不精。”
一身杏黄道袍的袁知命哈哈笑道。
至於他的自谦之词,却没有人敢当真。不同於幽居深山的太一宫和僻处静谷的青牛观,陵水道所在的元山古宫,是南楚最负盛名的道观,上达贵胄,下达布衣,无不礼拜。香火鼎盛,经年不绝。
袁知命本人,更是半路出家的江湖人,身负准宗师境界的武道修为。论武力,在南楚道门中仅次於太素真人。
“这第七句,可有道友悟破了深意?”太素又问道。
一群花白头发的老道人在山风中苦苦思索,丁觉也沉吟不语。这时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声音突然响起,中气十足:“贫道倒通晓一二!”
众人齐齐望向那个霍然起身的红衣道人,太素道:“这位道友请讲。”
红衣道人朗声大笑,一边大步走向太素,一边说:“这句话看似晦涩,
其实说的也不过是坎龙离虎、阴阳交汇的那一套罢了。这一句八字,前四字暗指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后四字暗指阳维脉。若贫道所料不差,下一句说的应该是运行这两条经脉的具体方法才对。” 太素微微一震,目光忽然大亮,神色庄重道:“道兄如何称呼?”
这时红衣道人已走到太素身前,忽然甩袖挥掌,一掌袭向太素,口中大笑道:
“我乃恶蛟崖下朱厌子,来登仙山缚白虎!”
太素真人轻轻一哼,浩大内劲透体而出,罡风激荡喷涌,【不自生】自行运转,便要将这个不长眼的红衣道人震杀当场,以儆效尤。
掌风罡气交锋的一刹那,自称朱厌子的红衣道人目中黄光一闪,太素身畔劲气罡风陡然一泄,几乎同时,朱厌子的手掌狠狠印在太素的胸膛上!
底下同时响起几声惊呼:
“阐元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