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气海松动(2 / 2)

冒牌盟主 赖老汉 3362 字 2个月前

原来如此,蕴养真气是这个意思吗?

真气於檀中凝练,於气海精炼。

经过精炼的真气,质地会强大数十倍,能起到洗涤血脉的功效。

如果气海全开的话,所有真气都会得到精炼的机会。

可以想象,这其中差别之巨大。

说是脱胎换骨都不为过。

楚腾达狂喜。

如今气海已经松动。

依这个进度,突破气海,指日可待!

“盟主,时间到了。”

就在这时,阿强突然出现在梅花桩下。

不远处,公鸡打鸣声也同时响起。

楚腾达睁眼,这才发现,天已经快亮了。

这个阿强,不愧是影武者领队,来的比鸡还准时。

楚腾达跳下梅花桩。

“准备如何?”

“回盟主,宗内各派共出二脉武者四十五人。

一脉武者三百四十人。

准武者九百零七人。

十穴以下预备武者三千九百二十人。

除却必要因素,无门派推脱本次行动。”

准武者指的是打通檀中,也就是十穴以上,但会阴未破,廿四穴以下,达不到一脉的武者。

而破了神庭,却没有突破檀中的,因为没有真气,只是身体素质高於常人,统称为预备武者。

楚腾达想了想,问:“大悲寺怎么样?两天前他们答应了我这次行动会出手的。”

“这个…禀盟主,他们未出兵,门下弟子一人未出。”

“什么?!”

楚腾达刚要怒,阿强连忙补充道:“大悲寺弟子一人未出,但神言,神法,神语三位方丈出手了。

他们说…大悲寺的孽,要由他们亲手终结。”

楚腾达一愣。

三位方丈亲自出手?

这可真是出乎楚腾达意料。

须知武者相差一脉,便是两个次元的差距!

他们三人可都是三脉武者!

别说三人亲自出手,就是只来一个,都顶得上十余名高阶二脉武者。

也就是说,这次行动有三名三脉武者加入?

想不到三个秃驴还真挺有诚意。

“知道了,我去洗个澡,叫那些人辰时於千武宗正门集合,这一次,定要捉拿厚岩五尺归案!”

“御意!”

说完,楚腾达提起衣架上的羽织,大步流星的走进大门。

然而,影武者阿强望着楚腾达的背影,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去执行命令。

反而盯着楚腾达的后背好一会。

面巾下,目光中划过一丝狐疑。

他瞥了一眼背后的梅花八卦桩。

上面沿着木体,流下了不少楚腾达刚才站桩时出的血汗。

不对劲。

盟主是我带回来的,可盟主回来后,就有些不对劲。

楚飞黄站桩,阿强是知道的。

出血汗也是正常的。

因为盟主的南明离火功只有内门,没有外门。

所以每次练功都会出血汗,这是功法不全有缺陷的证明。

可问题是…

跟了楚飞黄六年,自楚飞黄上任,阿强就一直跟着他,对楚飞黄无比了解。

楚飞黄…是变异武者!

这世上许多人都天赋异禀。

这些人通常在练武时,会展现出与普通武者不同的优势和特长。

而楚飞黄,拥有一种名为【无限气海】的变异。

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变异。

正常人的真气都是檀中提炼,然后气沉丹田,於丹田蕴养。

而无限气海不同。

无限气海,真气直接在气海提炼,同时提炼即为其蕴养完毕。

因为这点差异,导致楚飞黄的真气提炼速度,是常人的一千五百倍!

也就是说,楚飞黄拥有近乎无限的真气。

无限气海,源远流长,永不枯竭。

无论练什么功,无论战斗多少时间,楚飞黄都不会疲惫。

当年南离教之所以看中楚飞黄,也正因为发现六岁时,还是孩童的他,无论做多重的农活都不会累的特点。

如果不是因为丢了童子,不能练整套南明离火功,楚飞黄甚至可以越脉击杀对手。

但是…

刚才盟主下桩的时候,累了。

他明显有呼吸紊乱的现象,心率也很快。

这是怎么回事?

异常不止於此。

如果说,呼吸乱了,阿强可能会怀疑他是不是冒牌的。

可问题是。

现在盟主展现出的另一个特点,却比印象中的无限气海更加强大!

恢复力!

通常, 盟主站桩会出血汗,这是因为他无法修炼外派南明离火功,使得其肉身相当脆弱。

这血汗,是其血脉脆弱,无法完全承受自身真气的表现。

也是血脉轻微受伤的表现。

这种表现,新人武者在开拓气海阶段也会有。

虽然盟主无论站多久的桩都不会累,但这轻微的伤势是不可避免的。

故而纵有无限气海,盟主每次练功也不益过久。

且每次练完,需要修养两个时辰恢复伤势。

可刚才。

盟主下桩后,只是四五个呼吸,还不到一盏茶十分之一的时间。

(内门呼吸法:十吐纳为一呼吸,一呼吸等於十秒。)

血脉微创居然就痊愈了。

这是何等恐怖的恢复力?!

要知道,练武是不能提升痊愈速度的。

要提升也得到传说中的六脉真仙才行。

按照这个时间进行比例计算。

岂不是你打断他的腿,他只要一天一夜就能恢复了?!

这可是非常恐怖的优势。

要知道,练武时常伴随受伤,你空有无限体力,很有可能一下不慎就练过了头,躺上好几个月。

可如果有了这个恢复力,就算没有无限气海,练武时也可放开手脚猛练,突飞猛进。

可以说,这个恢复力,是完全凌驾於无限气海的优势。

盟主的变异,究竟是怎么回事?

阿强,百思不得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