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拳从口出?咏春拳都知道,拳打中线距离最近!好,在平面上不能从左右来,那我拳从头顶出,从胸前出怎么样!
你试一试就知道,太高中位空档大,太低脑袋不好保。而且太低之后,这个展指做腕就不好做出来。这个拳从口出也是个概数,不是说非要每次出拳都要让拳头顶和嘴巴齐平,只要你摆放的位置差不多就行。
为什么要后手抻劲儿?劈拳打出去,后手也不能闲着,两只手发力要一致,别看后手没怎么动,可是那股子力要做出来,这样上半身的力气才能合到一处!
腰胯收敛,立身才能中正,身体在垂直方向的轴心才能保持不偏不倚,而唯有不偏不倚,来自各方的力道你才能想化就化!
所以孙禄堂收李玉琳做徒弟,让这个已经有高级功夫在身的人重新站三体式,就是因为他的三体式还有问题,所以到不了绝顶!
好,闲话到此打住,让我们言归正传!
据说孙禄堂公会轻功,而且,不止他会,据李忠轩回忆,唐维禄、薛颠、尚云祥等人也都会,这里姑且不说真与假,我只说理论可能性。
到现在为止,大家应该明白内家拳的秘密了,用一个形象点的话说,就是你凸我凹,你凹我凸。若抽象一点儿,就是同频率震动!
只是这震动的频率有点低。虽然频率低,但也不好练。可是更架不住一个人反反覆复去摸索,去训练!
太极拳和形意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自开发出来各自的一套训练方法。太极拳是通过不断的推手,有目的去实现这一目标,可是由於正规的四正手或者四隅手或者不正规的乱采花都会让学的人碰到各种方向的力道而头昏眼花,导致无所适从。所以学者很难入门,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练习,这还得是大毅力、大智慧者!
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总是寄希望於靠悟性就能够登堂入室,那是痴心妄想!
形意拳则是通过打劈拳这一个动作来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可是,见效快不代表能力高。
这种力道具有各种方向性,因此并不是懂了一个劲儿就能懂其他劲儿!可是懂这一个劲儿确实可以做到一击致命了,这就是“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的由来。
只是一年有点夸张,真正理解形意拳劈拳的奥秘少说也得两三年!
好,让我们回到轻功的这个话题上。那就是,同频率震动。
当你熟练了对方身体的摆动幅度之后,这个熟练是指,即便在真实的格斗中你都能运用自如。并且你的脚底板也已经很敏感了。那么这时的地球的小幅地震,你也能感知到!这时候的感知到并不代表你能够运用上!只是你有了可能更进一步――离轻功!
无论是短跑运动员还是长跑运动员,甚至是跳远运动员,他们的成绩有时候起伏很大!为什么?这个差别有时候还是在室内!这里面可就有问题了,室内已经把风的阻力、气温的影响刨除在外了,那么运动员自身的因素真的会有那么大么?!当然,一个人在训练期和非训练期是有很大差别,可是一旦你决定参加某个比赛,你不会注意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吗?
其实地震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只是对於一般人来说,它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罢了。
对於很低频率,且波幅较大的地震波,假如你可以感受到,那么在大地从波谷震动到波峰的时候,你的脚随之起跳,自然你就能跳得比往常高!在大地从波峰转向波谷的时候,你的腿可以顺势弯曲,自然就能缓震!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蹦床。它能助你跳的更高,也能让你从高处掉落下来不受伤害。
如果你能够感知到地震波的频率,然后努力做到与其同步,那么轻功真的是小菜一碟!
而感知这个频率自然需要你脚底板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