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7日,我的酒后文章《想念姥姥》发表於长治县《今日黎都》副刊上,离开县里5年多了,尽管这5年也写了不少文字,但其间几乎没有向其投稿了。这篇文章写於12月4日的晚上,那一晚我酒后而归,写下了这篇怀念姥姥的文章,第二年就给县报的靳波君发过去了,靳波君是真正的文化人,我让其斧正以发,但是靳波君谦虚的说:你的文章不修改就能发!实在不好意思,看到电子报刊后,的确发现其中有笔误一处,嗨,美中不足今方知,可惜误矣!这事以后自己需多加注意的,实在对不起靳波君的评语了!这里说说靳波君吧,我首先在博客上认识的他,加了他的好友,后来在市里面的一次讲座上见到了他的真面目,那次还赠送了我他的大作,怀想故乡的一部作品,在一旁的剑斌兄告我,以后你和靳波多交流,他的散文写作很有一套,你们有共同的语言。尽管县里其单位和我所住的家属院是对门,但是阴差阳错的来回奔波,我们实在没有交流切磋的机会。不过话说回来,靳波君的散文的确在县里是属於上乘的,尽管视野有限,但是其的“大散文”有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味道,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了,於是这回我在QQ上告靳波君云,多向这个方向努力呀!哈哈,大言不惭,咱算老几呀,但是从朋友的角度看,俺是真心希望靳波君向这一方向努力地,因为我看靳波君的文章里没有余秋雨湿漉漉的隐晦气,所以我又向其推介了韩毓海的《天下》以及《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我觉得韩毓海先生的文章完全可以从散文的角度来看,大开大合的大家气息,让你眼前一亮,看了以后总能让你充满一股登高望远向前看的精气神,而我们当代的文学,缺乏的不正是这股向前看的精气神吗?2、同期同版刊出的有老西的文章《岢岚是个好地方(上)》,是其和江鹏兄等几个人一路西行所看所闻的散状记述,颇有贾平凹先生的《定西笔记》味道,不由的想起了当年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一组文章我已经在老西的博客中一一欣赏,建议老西将其组合在一起,定名为《西行笔记》或《西行随笔》,一取老西之“西”,二有“西行”之意,不知老西兄何以为题?说到老西的文章,最近其在网上很少露面,具其网上云,目前在写网络小说《煤老板狗蛋的幸福生活》,已经突破了10万字大关,老西有这样的定力和能力,怎么小说主人公和俺孩子一个名字呀,俺是要有这样当煤矿老板的孩子,俺该活的多么快活悠哉!说到老西,又想到小西,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小西的文章和老西相比,当然稚嫩的气息颇多,但是其文章中具有的深度和思想以及优美的言辞,却是老西所不及的, 老西与其相比,成熟得多,但也相对世故的多了,不知老西兄以为然否?3、三版上则是李保文的《1938年,朱德、彭德怀在北呈》,讲述的1938年冬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北呈村小住一段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