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看2府变迁,欲祭天封神(1 / 2)

道果 战袍染血 1955 字 2个月前

“这才多长时间?就闹出这种事情?”

看着面前几人,皇帝李坤眉头紧皱,面色颇为不悦。

和两年前相比,他的样子苍老许多,头上多了不少白发,脸上满是疲惫之色,不再显得精明强干,但又生出一种别样威严。

对面,几位宰执和重臣低头不语,尤其是为首的徐进,更是面色连变,这次的祸端,就是始於他徐家的族人,就算徐进现在为宰辅之首,面对皇帝的怒火,也有些吃不消了。

不错,和两年半之前相比,宰辅的行列又有变化,枢密院因国战之故,枢密使王靖和枢密副使耿赤还是原样不动,可政事堂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政事堂的五个人,以王甫、马阳为首,余下就是威望不低的张链,紧随其后的则是闫东亭,徐进作为后进之人,资历最浅。

眼下,当初的五人,只有两人还位列其中,正是徐进和马阳,而马阳又处於半退隐的状态,全副心神都放在着书立说上,就算是今日这样众臣云集的会议,他这位宰执也只是身居一角,不言不语。

除了马阳,闫东亭去世,王甫在一年以前,被李坤拿着一个借口,撤了其职,本要再给他一个官职养着,但王甫干脆自己辞了,自此寄情山水。

至於张链,同样是自己请辞的,这位老臣心里有数,知道那日逼宫之举,已在皇心留下芥蒂,为了张家的富贵和安宁,他就在逼宫之后的半年,也就是两年前请了辞,以自己的退去,换得张家的安宁。

如此一来。五去其三,余下一个马阳不闻不问,徐进顺理成章的上位。

只是,这政事堂的宰辅之位,不可能永远空缺,所以已经有人添补上去。

政事堂不光代表着天下权势的核心,是朝廷的中枢,同样也是各方利益博弈、角逐的地方,是皇帝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地方,所以宰执的人选。往往有一定意义,代表着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意志——每一名宰执的背后,一般都站着一个利益集团。

当然,也有例外。

如现在的马阳,因无为而为的关系,渐从原有的利益集团中剥离,加上他的名声和成就,在政事堂中处於一种超然的状态。

但除此之外。其余的每个人,都有一定标签,就算是徐进,这个在西北开疆而晋身的宰辅。现在也代表着西北方面的新兴势力。

张链原本代表着的,乃是大瑞世家大族的势力,在他退下去之后,那世家们势必要有一个新的掌舵者登场。这人就是许应一。

许家,亦是大瑞大姓之一,在前朝为五姓七家的一员。几经起落,却没有没落,在他们这等世家的眼中,王朝有着交替,可世家却可长存。

值得一提的是,许应一原本外放为官,主政河北,扫平了饥荒与盗匪,协助卢养赈灾,颇有成效,随后抓住了北疆战事的机会,一跃而起,以壮年之龄,就得入政事堂,成就宰执,就算是比起徐进也是不逞多让,只是稍欠资历。

除了许应一之外,新近的宰执,还有蔡阙。

此人以御史起家,从前执掌御史台,在世人眼中乃刚正不阿之人,在王甫兴起变法后,其人时而抨击,渐成旧党中坚,如今入了政事堂,代表的正是旧党的利益,算是接替马阳的位置。

严格算起来,张链也是旧党为首的几人,但许应一和张链一比,在威望上大有不如,不可能凭借一人就压住阵脚,所以许应一主要代表的还是世家权力,而旧党的利益,就渐渐滑落到蔡阙身上。

在许应一和蔡阙之外,政事堂的最后一人乃是邱言的熟人,正是出使三水的正使,孟青宾。

出使三水的功绩,加上之后与草原上其他几个部族的交涉,成就了孟青宾的地位,让他借与外之能,顺利步入政事堂。

不过,他背后的孟家,按理说同样是世家大族,可在两年以前,有了变化,得益於邱言留下来的活字印刷术、与崭新的烧锻之法,加上邱言挂名弟子华舍的帮助,孟家连同整个三晋之地,在技术上迅速崛起,并将这种技术优势,转化成了经济利益,从而使得三晋,以及附近的河北道世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蜕变。

这种蜕变,使得这几个家族更加倾向於变法一派的新党,只是他们终究不可能跳出世家局限,所以孟青宾在政事堂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中间派,略微偏向於新党。

如此一来,政事堂新的五人,也就是马阳、徐进、许应一、蔡阙和孟青宾。

乍一看,除了略有偏向的孟青宾之外,几乎没有新党的立足之地,再加上王甫被罢黜的关系,很多人一度以为,皇帝是要终止变法,排斥新党。

不过,就在人心思变之际,随着一纸任命,新党中的重要人物岑帛升任礼部尚书,李坤又与他同知国事之便利,但凡宰执在御书房议事,都有岑帛相随,并且不是旁听,李坤时常会征求意见,时有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