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鄂州百姓打开了城门,招讨司士兵攻克鄂州城的过程异常顺利。
在城门大开之后,招讨司士兵们高喊着“只惩首恶,不及士兵百姓”的口号,冲进了鄂州城中。虽然遇到了黄渊亲信士兵的殊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差异太大了,黄渊的士兵们,很快就被击灭了。
短短半日时间,招讨司的士兵,已经控制了鄂州的城门和城墙,而且团团围住了所谓的平永大将军府,这是黄渊和他的亲信将领的最后退守之地。
令招讨司将兵感到奇怪的是,黄渊最后退守的地方,不是势高难守的炮楼,而是平地之上的府邸。这样的地方,不论怎么样防守,都是最容易被攻占的。
黄渊为什么会退回这里,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不成?
脸上带着血迹的古大存和张戈,对视了一眼,心里这样想道,然后大惊。他们带着招讨司的士兵追赶黄渊到了这里,在这个关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黄渊逃了!
正当他们下令攻进大将军府的时候,忽然大将军府里面就起了一股浓烟。随即,大将军府燃起了熊熊火光,在白日映照下,那些火焰更加炽烈。
现在正是秋深气燥的时候,鄂州已经持续干旱了,火光一起,就有了冲天之势,“劈劈啪啪”房屋燃烧倒地的声音响起。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大将军府瞬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招讨司士兵当然不可能攻进去了!古大存站在大将军府外,看着这漫天的火势。心中无比复杂。
时至今日,他都不知道自己昔日的部属,为什么会谋反,但他却知道。因为这一场大火,他的疑问,没有答案了。
大火过后,招讨司士兵在大将军府的余烬中发现近三百具焦黑屍体。经仔细搜索,大将军府地下,并没有秘道密室,黄渊及其部众,断没有逃逸的可能,相信已经在这场大火中,殒命了。——这是古大存和张戈一致的判断。
黄渊谋反,退守大将军府,自焚身亡。一同引火的。还有他倚重的兵将们。这是河内道西路叛军的最后结局。
随着黄渊身死。招讨司的士兵,控制了鄂州绝大部分地区,虽然还有零星的抵抗。却成不了气候,招讨司士兵到达之处。所向披靡。
至此,鄂州大局已定。
鄂州大局已定,这不等於招讨司平叛的任务完成了。事实上,他们的平叛之路,才刚刚踏出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收拾鄂州战后残局,更重要的是,河内道还有逆贼刘良率领的北路叛军!
北路叛军,以晋州为据地,由河内道的盗贼劫匪、亡命之徒组成。他们一直舔着刀口生活,勇猛或许比不上西路叛军,然而阴险毒辣,却是比西路叛军有过之的。对於招讨司士兵而已,北路叛军同样是心腹大患!
只要平定了晋州,招讨司在河内道的平叛,才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当然是收拾战后乱局,巩固稳定河内道的局势。
虽则还有北路叛军要对付,但招讨司士兵们并不觉得有何畏惧,反而气势如虹,士气比进攻鄂州之前,更加激扬。
鄂州的顺利平定,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他们高唱的那些演练号声,不仅仅是在削弱鄂州叛兵的志气,更是扬发了他们自身热血威胆!
从主将到士兵,心中都坚信:招讨司一定会平定河内道!
当士兵们在收拾鄂州战局的时候,古大存、沈华善和张戈等主将们,已经在安排平定晋州的事宜了。
从江南道而上,先到达的是鄂州,然后才是晋州。如今鄂州大局已定,事不宜冲,越早平定晋州,河内道的局势就越能稳定。刘良率领的晋州叛军,更准确地说,是晋州反贼,如今就是招讨司心头的一根刺,必须尽早将他们拔除了!
“原来本将预计,招讨司攻打鄂州的时候,晋州的刘良会前来援助,毕竟他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却不想刘良毫无动静,既如此,那么就按照原计划行事!留下两万士兵在鄂州,收拾此地的乱局,另外的五万士兵,急速前往晋州!”
这是他们在进入鄂州之前就商量好的安排。攻下了鄂州之后,招讨司必须立刻赶往晋州,继续对付北路叛军。
“本使带领三营中郎将段宏,二营中郎将翟仁,留守鄂州!其余士兵,则跟随大将军和行营都使,疾驰晋州!务必要将反贼刘良枭首示众,平定晋州!”
沈华善将安排说得更详细一些。他留守鄂州,是因为这里的清俘、维稳等事,必须要有主官坐镇。
而且,此去晋州,讲求行军速度,对付的又是亡命的盗匪,武艺高强的古大存和张戈,带兵前去,最为合适。
人合其用,人尽其用,这就是用兵之道。
且说,古大存和张戈带着五万招讨司士兵往晋州进发了,沈华善则带着中郎将段宏、翟仁,留在了鄂州。
在古大存和张戈等人出发之后,沈华善从投诚的黄渊士兵中,知道了冯万石这个人。这个人的才能和怪异,令得沈华善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