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此处,刘彦该篇典故讲完,解道:“所谓‘风骨’,也是一种‘骨之气相’。”
“有道是‘美人在骨不在皮,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好比带壳的稻米,外貌为糠,内相为米。身体为糠,精神为米。”
“骨在皮肉之内,精气、品性、德行乃至法术、身学皆可入骨。”
“骨犹如山石,血肉是泥土,发肤是草木,人就如一座山。”
“试问子洵,观山除了能看见‘山之俊秀’,还能看见何物?”
陆侯闻问,陡然通透,答道:“还可见‘山之气’‘山之势’!”
“不错。”
刘彦饮一口酒,看船外烟雨,远处青山,说:“山高未必灵秀,山低未必无势。”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人的精神品性,就如自身神灵。”
“品性入骨,骨就有了品性,使人形象气貌变化,显於外在,肉眼可辨。”
“天下骨相众多,有恶人骨、将军骨、侠士骨、奸人骨、仁人骨,人人皆不同,皆看其性。”
“积养风骨,先养身性。即杨公所言‘先立品德’。”
“而后再将身学筑入骨中,即是‘筑文骨’。”
“文骨铸成,将精神气与骨合为一体,心体如一,【风骨】便成。”
“这便是我积养风骨之法。”
说话间,刘彦展臂活动身骨,全身骨骼随筋肉牵动,发出卡卡声响。
其头顶一丈浩然正气蓦然飞出,似白龙出山涧,穿过船房顶棚,如一匹白锦虚空展开。
刘彦精气神随之而上,寄托於正气白锦中,沐浴烟雨湖风,与天地相合。
不知过了多久。
他精气神归落,头顶白锦依然飞悬虚空,不断地增长着。
由一丈三尺,长到一丈六尺。
其人盘坐低眉,周身正气似山岚,向头顶聚拢,融入那匹白锦。
数息后,刘彦低语道:“一丈六尺有七,筑文骨果能滋长正气。”
话落他念头一动,虚空那匹白锦‘龙归山涧’。
正气回身刹那,其身骨架像是锦布裹住,越勒越紧,使他整个人都动弹不得,其身性、心体、精神也都被裹入其中。
受正气束缚,慢慢与骨相合……
此时看他,上下无气显露,但一股山势却在眼前清晰。
陆侯心涌明光,盯着刘彦骨相彰显,一念浮现:“世才正在立风骨。”
思量着,恍忽有清风拂面。这候 章汜
此风不是湖风灌入,而是眼前人周身发出!
他观君子,君子观自身。
刘彦精神内观文骨,看到束缚它的正气一点点崩散,散气沿着文骨流淌,流全身三百六十骨骼。
每循环一次,气的流动都在加快,逐渐的化为【正气风】。
风起於足部,经双腿、双肋、后脊,过双肩脖颈,分流两臂双手,聚於头顶、脑后、面门。
片刻,周身气爽!
周身上下得一快哉通透!
且,清风常驻身骨六处,川流不息。
刘彦抬头显笑颜,面带风气,端起酒盏说:“风骨相合,确是畅快,此时当饮一盏。请。”
……制大 制枭
喜欢聊斋狐婿请大家收藏:()聊斋狐婿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