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新世界 第六节 皇宁
陈凡飞快的扫视,鸟灵近两百只,其中天鹏二十五只,孔雀三十九只,兽灵稍多一些,十八灵也不少,麒麟、多头狮共四十八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普通妖魔均为紫灵期,十八灵的修为却参差不齐,从金灵到紫灵一应俱全,甚至於还有几只丹道,个个惶恐不安,狂呼大叫。
「哦,看来是难兄难弟。」陈凡心念急转,随即恍然大悟,它们也是被干坤袋收取,而且是一窝端,哈哈大笑,八重天射出丝丝光华,众灵出现在面前。
众灵眼力惊人,在黑暗中看到了陈凡,更是惊慌失措,瞬间感应到又换了新环境,纷纷大叫道:「你……你是谁?这……这里是什么地方?」它们全神戒备,将陈凡团团包围,虎视眈眈。几只天鹏、孔雀、九头狮性急,毫不冲疑的扑了过来。
陈凡冷哼一声,众灵忽然定在空中,一动也不能动,惊恐万分,却连声音也发不出来。
仔细打量它们一眼,陈凡略一思索,手指轻点,其中一只天鹏恢复自由。它死死的盯着陈凡,声音微微颤抖,心神大乱:「请问仙友何人?」
陈凡笑而不答,脑丹气息一闪即隐。
天鹏大惊失色,下意识的连退百米,尖叫道:「日月同体?你……你……你是陈凡?」其它妖魔同样神色大变。显而易见,它们对陈凡了如指掌。
陈凡目光冷冰冰的,犀利如剑。他心中有数,这些家伙的来历大有名堂。
五洲的十八灵统属凤凰管辖,容洲无灵,湖洲的要么被皇文所灭,要么在地球灵界,其它三洲均被皇云、皇宁召回,特别是紫灵期的天大王,一网打尽,只有修为较低的留在山府。
显而易见,它们只有两个来历,皇云或皇宁。
天鹏紫光连闪,化着鸟头人身,凭空拜倒:「小的不知上人在此,冒犯了上人仙驾,罪该万死。」
陈凡冷笑一声,道:「你们来自哪座山府?」天鹏明显顿了顿,犹豫不决,甚至於不敢抬头。陈凡猛地厉喝:「在我面前还想撒谎?哼,从实招来,你们属於哪一洲凤凰台?」
天鹏打了个哆嗦,抬头偷看其它妖魔,嘴唇微动,欲言又止,满脸焦急,更多的是恐惧。忽觉一股杀气扑面而来,刺骨剧痛,心丹剧烈跳动,慌忙叫道:「上人饶命,小的说,小的说……」
陈凡稍稍收敛杀气,鼻子里哼了一声,心道:「这家伙老奸巨猾,估计不是一个小角色,说不定是条大鱼。」
天鹏强行咽下一口吐沫,压下心中的恐怕,道:「小的等属於潜洲……」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陈凡还是愣了一下,潜洲?它们是皇宁的部下?天地干坤袋是皇云的?两洲开始了内战?
「好厉害,皇云确实厉害。」陈凡倒吸一口凉气,平时深藏不露,守在青州自保,从不出头,野心却不下於皇文。哼,整个太玄的形势,龙凤之间的矛盾,包括自己与皇文的战斗,从头到尾都掌握在她手里。
她就是那只黄雀,皇文是蝉,自己与神龙只是可怜的螳螂。
现如今,皇文已灭,日月同体、群龙困在干坤袋,太玄只剩下皇宁一个对手,终於到了收网的时候。潜洲一灭,灵界真正统一,皇云一族独尊天下。
所有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陈凡迅速冷静下来,却听天鹏继续说道:「百年前,奉凤凰大人的命令,小的等将洞府全体搬迁到凤凰台外围,重新开山立府……」
陈凡打断了它的话,问道:「潜临两洲所有十八灵?还是所有妖魔鬼怪?」
「全体妖魔界。」天鹏不假思索,解释道:「据说湖洲发生大地震,四分五裂,生灵死伤殆尽,整个太玄都受到强烈震动。特别是潜洲的北部沿海,三千万里范围内基本坍塌,变成了汪洋大海。」
「啊?」陈凡大吃一惊,急促的问道:「丹城怎么样?就是原来的狮王岭。」
天鹏摇了摇头,道:「那里是人类的地盘,妖魔界不敢进去。湖洲天灾只是听说,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陈凡忧心忡忡,天地干坤袋自成空间,成灵后更是完全封闭,相当於另一个宇宙,察觉不到青木灵的信息,连黄毛的心灵感应也完全消失。
破天鞭的那一击太恐怖了,湖洲分裂早在意料之中,可没想到潜洲也受到重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层崩溃,陆地变成海洋,丹城不可能幸免,毫无疑问,东青洲也危矣,不,肯定有一半下沉了。
平衡禁制能顶得住吗?陈凡扪心自问,苦笑连连,一点把握也没有。
在那一刹那,爆发的能量超出了想像,非人力所能抗拒。假如禁制真的崩溃,几十万灵仙将全军覆没,就连青木灵也难以逃生。唉,好心办了坏事,又是一场巨大的惨剧。
「大哥,大嫂,还有秦武子,你们还在吗?」陈凡的心在颤抖。
都说飞昇仙能带来好运,可自从他到太玄以来,秦城子一家连遭不幸,现在有生死不明。陈凡有些迷惘,也许真应了师父的预言,自己不是福星,而是灾星,一生无父无母、无儿无女,注定孤独一生。
厚土的百慧生、禹谷子、魏目子,太玄的清水、净瓶、黄木、大罗上人,等等,无一例外,唉!
一声长叹,陈凡既自责,又无地自容。
天鹏见陈凡脸色连变,不敢打扰,自动住嘴。陈凡勉强一笑,道:「你继续!」
「小的遵命!」天鹏感应不到任何杀气,胆子大了一点,道:「地震之后,潜洲也是伤亡惨重,凤凰大人为了众灵的安全,开放了凤凰台。」说着,眼中露出深深的敬意,显然对皇宁此举感恩戴德。
陈凡心中冷笑,当年为了自保,不惜牺牲普通生灵,皇文一去,立马改弦易辙。明摆着感到大事不妙,将它们当炮灰使用,哼,假仁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