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念不动声色,不卑不亢的致谢,随后倒退一步,将书案的空间全部让开,静待圣谕鸣朝勘验。
……
圣谕鸣朝光芒大作,被隔绝的天地清气骤然降临,落在诗篇之上。
清气舞动,纸上字迹忽然间就像拥有了生命一般,一字一句的飘飞起来。
全诗二十八字,二十八个字迹沐浴在天地清气之间,熠熠生辉。
这不是圣谕鸣朝的勘验,这是天地清气因诗而生的异象!
奉道起舞!
上古仓颉造字,文字始为人族心声。
有所思,才有所字。
然,字面意思粗浅,文字担之,唯有将文字巧妙组合,承担起足够的道义,才可让文字欢腾起舞,是为奉道起舞!
寻常百姓看到这等奇景,莫不惊为天人,而在场的读书人们终於看清了这首诗的真容之际,无不动容。
尹子安心神一震,脚腕一软,险些没有跌坐在背后的椅子上。
而黄开诚先是惊异,接着喜上眉梢,忍不住跨前一步,细细端详漂浮在空中的二十八字。
於此时,枚圣启圣口,全篇朗诵。
声音如雷,在公堂之上响起,震得房梁之上的灰尘瑟瑟落下。
圣音如锺,震撼的无数人心头狂跳,难以自抑。
圣音如虹,穿透观津县衙,直达天际,而后传扬四方。
普天之下,九州诸处,无不回响着枚圣的声音。
山川轻动,江河欢腾。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张一念静静的站在堂间,静静的聆听着圣音,唇角划过一丝丝的冷意。
写下这首诗,弃颜选柳,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颜体庄严,有大家气象不假,但他这首诗取得却是柳体的笔划细劲,棱角峻厉。
因为今日之诗,乃是清代龚自珍的名篇。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华夏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於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
途中,龚自珍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而张一念今天写出来的正是其中的《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这是一首有着强烈时代背景的诗篇,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冲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这是一首变革之诗。
这首诗里面蕴含着龚自珍的痛心和期许,张一念以为,只有柳体,才能真正书写出这首诗的风骨和气象!
正是诗词本意和书法字体相契合,引动了奉道起舞。
枚圣吟诵完毕,奉道起舞归於平静,二十八个字迹重新落回纸上。
顷刻间,天地清气凝结於诗篇之上。
一跃一丈两尺九寸!
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