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盼到了的时候,一本七百八页面的书,已经被燕天南看了三分之一了。
一下子吸收了这么大知识面,燕天南不但一点都不觉得累,甚至连一点感觉都没有,倒是对人体各个部位的发声,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燕天南现在甚至用腹语的方式都能唱出海豚音来。
超出常人千倍的身体素质可不是玩的。
李盼很奇怪居然会在苏不语这里看到燕天南。
“苏教授,您找我有什么急事、”李盼上气不接下气,显然是跑着来的。
“小李,你来了就好了,我想请燕总吃个饭,他不肯答应,这不,只能请动你出马,燕总也许才会给面子了。”苏不语急忙对苏沫道:“苏沫,快给李小姐一杯咖啡。”
燕天南知道自己的咖啡里面被苏沫吐了口水,对李盼笑道:“喝我这一杯吧,我可没有喝,不用担心和谁间接接吻。”
燕天南这句话,把李盼和苏沫的脸都说的绯红。
李盼以为燕天南是在撩拨自己。
而苏沫猜到了燕天南肯定猜到自己在咖啡里面做了手脚,暗骂好个贼精贼精的狗东西,居然猜到了你姑奶奶在咖啡里面吐口水了?
要不是嫌脏,苏沫本来想到厕所弄点屎给燕天南冲咖啡里面去呢。
只可惜,这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坐便,哪里弄的到屎啊,现拉倒是可以,但是苏沫一方面也不是说拉就有的,另外,现拉的话,也得想办法搞到燕天南的咖啡里面去啊。
“不用了,我不渴。”李盼还有点没有搞清楚状况,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自己来,苏教授才能请燕天南吃饭。
“那咱们这就走吧,也这么晚了。”苏教授陪笑道。
苏不语的那两个学生不想去。
女生道:“我们不去了,燕总,方便的话,我能留一个您的电话号码吗?”
“嗯?”燕天南虽然大概猜到了男生和女生的想法,但还是不确定,“怎么了?”
“我想,您要是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可以向您讨教一下唱歌的技巧,您的歌真的唱的很好。”女生道:“我叫王秋雅。我是裕丰戏剧学院音乐系大三的学生。”
“我也想留一个燕总的联系方式,我叫陈华。我是裕丰戏剧学院音乐系大四的学生。”另外那个男生也赶忙道。
燕天南微微一笑:‘可以可以,没问题,你们留我秘书的电话吧,有事可以让她转告我,我一般不接电话,免得耽误你们事情。’
“太感谢燕总了!”女孩赶忙给燕天南鞠躬。
男生也鞠躬感谢,“谢谢燕总。”
“不用客气。”燕天南微微一笑。
范琳娜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两个人,王秋雅和陈华又一番道谢,然后离开了。
很显然,他们以后不会再来苏不语这里了,如果燕天南不肯留下联系方式,他们也许还会来。
这让苏不语很生气,因为定位太高,他的生源不算多,毕竟没有多少人舍得花一分锺一百块学习啊。
苏不语手头也就十来单生意,这下好,一下子飞了两个长期客户,怎么能不心疼。
在燕天南的要求下,大家就到楼下咖啡店随便吃一点。
这家咖啡店,燕天南不是经常来,但前台的女接待很有眼力劲,一眼就认出了燕天南。
“请问您是燕天南先生吗?”女接待含羞可爱的问道。
燕天南笑着点头:“我是。”
“呀,总算是见到真人了。”女接待欢呼雀跃一下,“请问能和你拍张照吗?”
女接待也是蛮灵活的人,心想要是和燕天南拍张照,放在店里,
肯定能起到广告作用,老板肯定得夸自己。“拍照免了吧,我不爱拍照。”学校里面的同学不太好拒绝,燕天南通常不和哪个人单独合照,人多倒是无所谓,主要怕和哪一个人单独合照,被人利用,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现在是校外,又是不认识的人,燕天南显然就要杀面的多了。
女接待很失望,但并没有表现的不礼貌,“没关系,你们就这几位是吗?”
燕天南点了点头,“找一个安静点的位置。”
咖啡店本身就是很安静的地方,再要安静一点,就得是角落。
女接待领着一群人,寻觅了一处角落,比较宽敞的卡座。
苏不语还在不住的道歉,燕天南打断道:“苏教授,这些话不必再说了,我愿意吃这个饭,是想听你们聊点关於音乐方面的知识,要是没有,不如索性随便吃点,然后散了。”
苏不语这才停止道歉,大致的谈了一下现在的流行音乐发展趋势和现状。
大都是燕天南知道的信息,燕天南感觉没啥意思,却也没有打断对方。
这是一个涉及人群很广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年龄跨度很大。
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当下的乐坛现状有一些不满,表现出一种流行音乐一直在走下坡路的焦虑。
七十多岁的人会觉得民国晚期的上海流行音乐,以及诸如邓丽君这样的音乐是好音乐。
六十年代的人很多偏好八十年代初期诸如李谷一之类的流行音乐是好音乐。
而五十多岁的人会觉得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流行音乐是好音乐。
在他们眼里,除去他们认定的好音乐所集中出现的时期,在其之后的时间里,流行音乐都在走下坡路。
以此类推,八十年和九十年代的人觉得今天的流行音乐在走下坡路,也属於正常现象。
像《黄土高坡》这样的歌儿,本身带有着很强的时代特点,就像前几年突然台湾流行音乐带起来的那波“中国风”一样。
之所以称他为“现象级”,是因为这样的歌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时的很多音乐,都是以西北民歌,或者风土为基础的创作的。
这种文化现象为“西北风”。
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西北风在流行音乐上的代表歌手。
电影《红高粱》插曲《酒神曲》充满了生命的旋律和黄土高原人的火辣酣畅的味道,包括吴天明导演,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讲述的都和西北有关。
这种文化现象在张艺谋的身上延续的最久,张艺谋最精彩的几部影片,诸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都是西北背景的影视作品。
而电影的背后是大量的文学作品的支持。
当时满大街最流行的一本书就是贾平凹的《废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则是《红高粱》的编剧。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到晚一点发表的陈忠实的《白鹿原》,都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流行文学。
这些文学作品的背景,都是发生在西北地区的。
在那个时代,电影导演,作家,最关注的地方就是西北农村。
再往后,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所关注的地域是东北。